首页

|

新闻聚焦

|

热点关注

|

科普常识

|

各区动态

|

相关视频

|

信息公开

|

精彩图集

|

现场直播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染发类化妆品屡曝不合格,专家建议分类曝光!
2019年5月16日 16:31

2018年度,国家药监局共发布30期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通告,其中20期涉及染发类化妆品,不合格率较2017年下降了13.3%。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79批次染发类化妆品不合格通告。记者查阅国家药监局网站发现,2018年度,国家药监局共发布30期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通告,其中20期涉及染发类化妆品。

染发类化妆品为何屡被曝出不合格?
其产品安全性究竟如何?

01
标签标识不符占多数


查阅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布的化妆品抽检不合格通告可以发现,抽检检出的不合格问题主要是实际检出的染发剂成分与产品批件或标签标识内容不一致。同时,还存在少量产品标示的保质期与批件不符。

据悉,保质期不合格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计算产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和限用日期,实际得出的保质期比批件所载保质期长;

二是产品包装上仅标注了产品限用日期,如2020年9月15日,产品批件上的保质期为2年,据此推算其生产日期应为2018年9月15日,但实际抽样的日期早于2018年9月15日,相当于企业擅自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此外,还有少量化妆品检出禁用组分。如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53批次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123号)中,部分染发产品被检出存在禁用组分邻氨基苯酚。

02
擅自更改配方有隐患

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染发类化妆品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取得批准文号(批件)后方可生产。

根据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相关规定,配方变更或可能涉及化妆品安全性的其他变更,应当按照新产品重新申报。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会长陈少军指出,化妆品是快销品,衍生产品多,配方调整速度较快,一种情况是在拿到新的产品批件前,企业擅自提前变更产品配方;此外,也存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更改配方后继续使用原标签的现象。虽然企业未经审批变更配方,但很多变更后的配方实际含有的染发剂成分,大多数仍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要求,限值要求也是达标的。

“不过按照现行法规,上述两种情况均属违规。”陈少军表示。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工作人员表示,企业提前变更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或者标注配方与实际不符,存在引发使用者过敏等安全隐患。

为保护消费者安全,2017年和2018年,监管部门已连续两年加大了对染发类化妆品配方真实性的抽检力度,且侧重在小超市、小卖场。

据悉,得益于国家药监局对染发类化妆品抽检力度的不断加大,2018年,染发类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较2017年下降了13.3%。

03
专家建议安全性问题分类曝光

据悉,2018年国家级化妆品监督抽检共检验化妆品15465批次,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4.6%。

对此,陈少军表示,尽管经检验发现部分染发类化妆品存在一些问题,大多都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化妆品整体质量较好。

以检出禁用组分邻氨基苯酚问题为例,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于2010年6月发布的该组分的评估报告称“因没有足够的安全性资料,不能给出邻氨基苯酚的安全性结论”。故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4月修订欧盟化妆品法规时,将该组分列入化妆品禁用组分清单。我国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修订过程中,将邻氨基苯酚归为禁用组分。日本、韩国则规定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不超过3%。

“不同国家的化妆品安全标准不同,为了保护消费者使用安全,我国的标准较为严格,已经接轨欧盟。”陈少军说。

陈少军建议,在未来的抽检工作中,可以按抽检中发现的非安全性问题和检出禁用组分等安全性问题分类曝光,避免引起消费者恐慌。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辑:陆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