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专家在线

|

新闻聚焦

|

各区动态

|

热点关注

|

科普站动态

|

信息公开

|

知识竞赛

|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食用油到底怎么吃?
2019年6月19日 14:18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那么这些油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应该选择哪种来食用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吧。


食用油的历史

  我们早在周代就有用油的历史。《礼记·内则》记述“八珍”中“炮豚”的做法,其中有一道操作工序是“煎诸膏,膏必灭之,”即放进膏油中炸,膏油要完全浸没所炸之豚。植物油的获取约始于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柰油,捣柰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植物油初始时大概多用于点灯照明或作为战争中的燃烧物使用,芝麻油可能是植物油中最先大量出现并用来食用的。三国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芝麻油了。到了宋代,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种类也有所增加。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系统的造油方法也见诸记载,对各种植物油的性质、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我们熟知的花生油直到清代才作为我国人们使用的食用油。


油的作用
  

  传热。使菜肴呈现出鲜嫩或酥脆的特点。在烹调过程中,用油脂作为传热媒介的应用很广,由于油脂的燃点较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调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适当地掌握加热时间和油的温度,还能使菜肴酥松香脆,因此常用于油炸菜点。
改善菜肴色泽。油脂可以使菜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例如在制作挂糊上浆菜时,由于油温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肴呈现出洁白、金黄、深红等不同颜色。油可以高于水或蒸汽1倍的温度,迅速驱散原料表面及内部的水分,油分子渗透到原料的内部,使菜点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气味,从而改善了菜肴的风味。香油内链(麻油)更具有特殊的香味,对改善菜肴的风味,提高菜点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增加营养成分。在烹调过程中,由于脂肪渗透至原料的组织内部,不仅改善了菜肴的风味,并且补充了某些低脂肪菜肴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了菜肴的热量,即营养价值。

各种油的区别


  决定食用油的主要是脂肪酸。而脂肪酸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分子结构中仅有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分子结构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传统观念上认为,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得慢性疾病的风险;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的DHA,EPA),是比较好的,具有相当多的生理功能,但是过多的摄入可使体内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机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当然,这三种脂肪酸,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发现双键所在的位置影响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因此又常按其双键位置进行分类。双键的位置可从脂肪酸分子结构的两端第一个碳原子开始编号。常从脂肪酸,并以其第一个双键出现的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ω-3族、ω-6族、ω-9族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一种分类方法在营养学上更有实用意义。过去只重视ω-6族的亚油酸等,认为它们是必需脂肪酸,即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但自从发现ω-3族脂肪酸以来,其生理功能及营养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ω-3族脂肪酸包括DHA和EPA,很多存在于深海鱼的鱼油中,其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有待开发与进一步研究。必需脂肪酸不仅为营养所必需,而且与儿童生长发育和成长健康有关,更有降血脂、防治冠心病等治疗作用,且与智力发育、记忆等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其实每种油都含有三种脂肪酸,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植物油中三种脂肪酸的比例对人体的健康较为有利;而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较高,相对来说可能不太健康,建议少吃一些。对于人体健康来讲,无论是饱和脂肪还是不饱和脂肪都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主要营养素,同时,也是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任何一种脂肪对健康是否有益关键是摄入量是否适当、脂肪酸摄入比例是否合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造成健康问题,同样,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造成的健康问题可能会更多。饱和脂肪不是有害的脂肪,不饱和脂肪也不是健康的脂肪。均衡、合理才健康。所以建议大家多换换不同的油吃,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尽量少吃动物油,但也可以吃吃猪油,来补充饱和脂肪酸,提供充足的能量。

 来源:刘少伟教授   编辑:陆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