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媒体聚焦

|

涉外服务

|

居村顾问

|

公证服务

|

人民调解

|

社区矫正

|

队伍风采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上海公共法律服务推出三大“拳头产品”
2017年11月7日 10:14

  10月27日上午,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等三大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市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对此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副局长陈春兰主持会议。区司法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产品一:

  公共法律服务站(室)

  明年6月底前全市覆盖

  找到你所在的街镇(乡镇)司法所,就能找到公共法律服务站;找到你所在的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就能找到公共法律服务室。

  公共法律服务站六大功能:

  1、接待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服务;

  2、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初审;

  3、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救助帮扶途径等;

  4、积极为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法律顾问咨询;

  5、参与指导、考核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和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6、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法律服务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室五大功能:

  1、为居民、村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2、接受居民、村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

  3、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4,参与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

  5、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它管理规定,为村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等居(村)治理重大决策侧提供法律意见等。

  产品二:

  居村(社区)法律顾问

  今年年底前全市覆盖

  职责定位

  1、为居民、村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2、应人民调解组织邀请,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并提供法律意见;

  3、协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

  4、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居村(社区)重大项目谈判、签订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出具法律意见,协助居村(社区)处理换届选举中的法律问题;

  5、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6、接受居民、村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

  7、做好居村(社区)交办和群众要求提供的其它法律服务。

  服务时间

  1名法律顾问服务的居村(社区)一般不超过3个,也可以多名法律顾问服务1个居村(社区);村居(社区)法律顾问每月至少要到每个居村(社区)1次,提供不少于6小时的服务,每季度举办1次法治讲座;如接到具体的、突发性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提供服务,对疑难问题,在规定时限内予以解答。

  任职资格

  居村(社区)法律顾问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担任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执业两年以上,具有较高的法学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社情民意和政府工作规则,擅长纠纷调处;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履行法律顾问职责;遵守有关居村(社区)法律顾问管理制度。

  产品三:

  专业人民调解中心

  年底前全市覆盖

  总体要求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共同推进区级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一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按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总要求,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二要因地制宜,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分层分类,处理好与街道乡镇、居村等各类调解组织的关系;三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专业人民调解中心是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设立的区级层面枢纽性工作平台,为各类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调解力量开展工作提供统一保障和服务,实现各类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核心功能

  1、受理、调度与调解矛盾纠纷;

  2、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3、汇集调解资源、培育调解组织;

  4、归集、研判疑难复杂重大矛盾纠纷的信息;

  5、专业人民调解员的管理与教育培训中心。

  会上,陆卫东对三大“拳头产品”分别作了解读。他说,设立专业人民调解中心,是上海创新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亮点,旨在整合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避免各个组织各自为政的工作弊端,实现矛盾调解的无缝对接,提高调解服务的便捷度和质量;

  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是张军部长交给上海的6项改革任务之一,旨在更加主动、系统地为居村委、社区群众提供菜单式的法律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解决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就是为公共法律服务搭建可选择性的实体平台,通过让各项服务内容源源不断地摆进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可选择性、普惠性,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陆卫东特别强调,“三大产品”的运作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建立工作项目“微信塔群”。以居村法律顾问工作为例,市司法局基层处牵头建立由市、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组成的微信群;区司法局基层科(处)牵头建立由区司法局、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学专家等组成的微信群;司法所牵头建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居村法律顾问组成的微信群。居村要建立由法律顾问、居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法官、检察官、党员干部、居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微信群、QQ群。有问题都可以放到群里,对问题的答复及时便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级微信群层层推进、上下联动,成为提质增效的有力引擎。

  陆卫东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强力推进法治实践,催生了更深,更广,更高水平的法律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

  他认为,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更加积极主动,依法承担起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责。要把司法行政工作这个“纲”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揽起来,把司法行政统筹、涉及的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作为“目”,综合发力,开拓创新,做到“纲举目张”。这次三大“拳头产品”推出,就是“纲举目张”的有力实践。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余东明  编辑:吴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