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内涵更加丰富多元,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强力推进的法治实践,催生了更深、更广、更高水平的法律服务需求。人民调解,就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方法,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
上海市十九大党代表梁慧丽既是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的居委会主任、社区书记,也是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她凭着20年的基层社区服务经验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当选了十九大代表,也在第一线化解了不少纠纷矛盾,为老百姓分忧解难,她是社区老人口中的“小梁”,也是年轻人身边亲切的“阿姐”。
十九大党代表、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
梁慧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作为一名基层居委书记,也是人民调解员,参加了十九大。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用心,遇到问题要创造条件、创新思路去解决。我理解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像绣花一样精细”。
社区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我们去落实。我一定会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回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的社区管理就是要在加强党建引领下,通过居民自治和共治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和谐社区,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梁慧丽
十九大党代表、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居委会书记、调解主任梁慧丽风采
勇挑重担从“烂尾小区”到“和谐示范小区”
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位于普陀、宝山、嘉定三区结合部,由于建成初期,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面对无管道煤气、无有线电视、无自来水、无公交线路、无商业网点、生活用电临时拉线的“五无一临时”现状,及强迁户多、重点对象多、贫困人员多、外来人员多、违章建筑多的“五多”困局,各种不稳定因素集中,矛盾纠纷出现频繁,小区居民怨声载道,小区日常管理特别是维护社区稳定的压力非常大。
梁慧丽2000年从大型国有企业中层干部岗位转岗到社区工作,随“两湾一宅”的动迁居民一同来到莲花公寓小区,担任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及调委会主任。面对种种矛盾和压力,她扎根社区,心系百姓,舍小家为大家,坚持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她是居民心中的“铁娘子”,敢于担当、敢于碰硬,面对各种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稳定因素,她总是冲在最前线,带领由64名党员组成的“社情民意沟通组”,依靠组织、依靠法律,锲而不舍开展工作,妥善化解了一件件矛盾,切实发挥了“老娘舅”的作用。
与小区一墙之隔的上海锐华家具厂油漆车间有18个排风口对着小区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及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居民群众意见很大,居委会多次找家具厂协商都没有结果。小区里陆续有居民因癌症去世,大家怀疑罪魁祸首就是家具厂,于是有人组织居民打算强行冲击家具厂,让它停工,得知这一消息,梁慧丽立刻阻止了居民的行动,要求大家通过合法渠道反映情况表达诉求。
由居委会干部陪同小区居民代表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随后梁慧丽主动联系《法制报》的记者,请他们来小区实地采访在报纸上为居民呼吁,《法制报》连续三天头版刊登了莲花公寓小区居民的遭遇,引起了多方重视,这一老大难问题终于妥善解决,一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矛盾被顺利化解。
面对诸多小区设施设备和人员结构引发的种种矛盾和难题,梁慧丽没有退缩,她以强硬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和借力借势的工作思路,主动挑起担子,为居民讨说法、为居民谋实惠,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她还动员小区居民全员出动、邻里守望、群防群治,加强小区治安管控、加强重点对象管控,确保小区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在梁慧丽的带领和社区干部的不断努力下,莲花公寓社区从原来大家口中的“烂尾小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小区”。梁慧丽的工作也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和上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甘于付出
全年无休保社区平安
作为一名社区调解工作者,梁慧丽的工作日程上全年没有固定休息日,24小时待命,随时为居民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她坚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坚持用自己的真心换真情,用点滴小事汇聚信任。
她常常走街串巷走访上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面对邻里不和、夫妻吵架、噪声扰民等矛盾纠纷,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主动与当事人交流谈心,了解当事人的所需所求,用真情实意来化解纠纷。
她事事亲力亲为,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全方位照顾和关心居民生活。当小区底楼居民因台风、暴雨家中进水时,她带领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小区志愿者等一同帮忙排水,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当独居老人、残疾人被积水阻隔,或被冰雪封路造成出行困难时,为避免引发次生人身伤害矛盾,她又带领党员为他们代购物品、排忧解难。
为了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她在全社区内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一直保持着手机24小时待命状态的习惯,社区里居民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她反映。“居民找你就是希望你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是老百姓的勤务员和服务员,群众随便什么事情跟你讲,你就要到。能不能解决是能力问题,能不能及时到就是态度的问题。”梁慧丽说。在这20年中,梁慧丽带领社区干部们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可谓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急必到。
她的一言一行都感化了群众、凝聚了人心、促进了稳定。现在小区内除了党员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外,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也愿意伸出援手,陆续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来。在梁慧丽和社区干部的不断努力下,莲花公寓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小区”。
服务民生
创造和谐社区群众基础
梁慧丽在多年的社区调解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难处困处,才能使居民心齐气顺,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这也为彻底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前提与保证。因此她总是跨前一步、主动作为,从点滴小事做起,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为居民解决困难、提供便利,使莲花公寓成为和谐大家庭。
面对小区中的各种矛盾,梁慧丽并没有退却,她认识到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与居民零距离,把民生挂心上,她调动和组织一切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使莲花公寓的平安建设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比如莲花公寓社区是一个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小区,8000多人的社区里65岁以上老人就有2203人,约占四分之一,养老问题突出。如何把关爱社区老年人的行动落到实处,是构建和谐温馨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梁慧丽的带头努力,目前建了医疗卫生站,能打针配药,全科医生上午看门诊,下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每月20日,还会有专家来社区坐诊。用老人们的话说,这几年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周到,社区越来越暖心。梁慧丽说:“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用心,遇到问题要创造条件、创新思路去解决。这就是我理解的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像绣花一样精细地进行社区治理’。”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她组织建立了“社情民意沟通组”、“安全防范巡逻队”等调解志愿者队伍,还邀请物业、社区民警等共同加入,主动深入社区,排查纠纷隐患,切实将纠纷苗子控制在萌芽状态,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诸如此类的小事,不胜枚举,事情虽小,意义重大,每做成一件小事,也就是预防了一个矛盾;方便了一个居民,也就是纾解了一份怨气。
党员带头
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刚刚从北京参加完十九大回来,梁慧丽的日程就已经排地满满当当。“我要把党的声音特别是爱民之心、亲民之举带回基层。”梁慧丽说,“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基层社区治理中总是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在今后的人民调解工作中,也要更加的接地气,要积极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和共治,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老百姓在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中提升获得感。”
多年的工作让梁慧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也为她带来了许多荣誉。她先后当选了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曾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最美社区人”、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带头’共产党员”、“上海市先进居委会主任”、“上海市实事工程记功奖”及“普陀区党员示范岗”、“普陀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她说得更多的却是责任。“莲花公寓之所以能建成全国和谐示范小区,离不开党员的带头作用。居民群众对党的直观感受,往往来自于对一线党组织书记的印象,他们往往把我们视作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我要我们每一个党员都亮出共产党员身份,我自己也带头把手机号码公开,让居民随时随地找得到。只有我们每一个基层党员心里揣着居民,把社区大事小事、居民身边事做到位了,他们对党的感受也就越加清晰真切,也就越信任拥护。”
对于未来的工作,梁慧丽也充满激情和信心:“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规划和要求,我们将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继续和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绣出社区的精细化管理,绣出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