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媒体聚焦

|

涉外服务

|

居村顾问

|

公证服务

|

人民调解

|

社区矫正

|

队伍风采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怎样在百姓家门口撑起法治的“保护伞”
2018年2月7日 11:02

  2017年10月起,上海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要求2018年6月底之前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各区正全力抓落实,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街镇工作站152个,覆盖率71%,居村工作室3464个,覆盖率59%。这些已建好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工作室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一探究竟。

  有疑问咨询值班律师

  “我妻子在邮局寄快递时摔了一跤,造成骨折,我想咨询一下能否从邮局获得赔偿,可以赔多少?”家住玉园花园的张锡林老先生(化名)第一次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咨询,接待他的是朱宸瑜律师。

  “眶内骨折,医院诊断她有失明的可能,但是邮局一直推诿,不同意赔偿。”老人拿出妻子的伤情鉴定书和医院诊疗单。

  “您有看过邮局的监控录像吗?光有诊断结果是不够的,您还需要拿到邮局有过错的证据。”朱宸瑜说。

  老人一听有些急了,“我以为有诊断书就可以了,那现在怎么办?万一他们把监控删了怎么办?”他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慌乱了起来。

  工作站的人民调解员戴瑞骅过来安抚他说,“您别急,您的问题并不复杂,实在不行,可以上我们这里来调解。”

  在朱宸瑜和戴瑞骅的劝说下,老人冷静了下来,决定先去查看一下监控录像,希望能找到获得赔偿的证据……

  其实,张锡林是这一天朱宸瑜接待的第5个“访客”。从上午九点开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地解答着各种法律问题,连茶都忘了喝一口,而张锡林后面还有三个人在排队等候······

  记者在这里看到,值班律师接待来访群众是这里的一项常规服务。该工作站负责人谭锡良介绍,“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我们和三家律师事务所合作,每周四指派一名执业律师到工作站值班,提供法律咨询。”

  据悉,除了线下实体法律咨询,该工作站还建立了覆盖天山街道居民区的微信群,老百姓若是遇到法律难题,可直接在微信中寻求帮助。

  此外,居民们还可以拨打工作站热线电话求助,工作人员即时答疑。

  有纠纷找人民调解员

  天山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里还设有调解室,这天调解员戴玉珍正在主持调解一起纠纷……

  当事人陈刘忠(化名)的妻子是天山敬老院的一名雇工,在合同到期前夕,体检出癌症,但家里实在承担不起巨额医疗费,于是就想早点取得用工单位的补偿款。

  “本来要走正常程序的话,必须到医疗期结束才可能获得补偿金,但考虑到他们家的困难,我们同意通过调解先把补偿金支付了。”天山敬老院的负责人说。

  在天山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调解下,整个调解过程只花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

  据悉,天山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17年共调处了235起纠纷,协助当事人达成144份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是我们一项重要的职责,有些时候当事人不便于走诉讼程序,或者不需要诉讼程序,通过调解可以更快速地解决纠纷,也利于人际关系的恢复。”谭锡良说。

  戴玉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调解员,被当地居民称为“天山老娘舅”。前不久天山一小区的车棚起火,61辆电动车被烧毁。戴玉珍和其他3个调解员介入调解,虽然问题有点棘手,但他们早有预案。

  “很多业主的时间对不上,我们必须错时出击,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地谈……”戴玉珍说。

  为民生撑起法治保护伞

  “隔壁邻居家装修,到处堆建材,影响我们平时出入。”

  “楼上水管漏了,浸湿了我们家天花板,怎么赔?”

  “小区里又有人乱倒垃圾,你们能不能管管。”

  ······

  张恩杰是天山二村居委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琐碎小事,但他把这些事情统统称为“民生事儿”。

  天山二村是天山街道管辖的一个居民区,早上八点半,张恩杰刚打开工作室的大门,就有居民前来询问情况。

  李阿姨今年50多岁了,由于小区施工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左肩骨折,现在还在医院里准备手术,她的儿子前来咨询,是不是可以起诉施工方,要做哪些准备?

  张恩杰听了情况后,觉得可以调解,于是当天就把双方当事人请在了一起,在张恩杰和工作室法律顾问刘歆的调解下,当事人很快达成协议。

  “相对于街道来说,设在居民区的工作室更近,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但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工作室解决不了,我们就上交到街道工作站。”张恩杰说。

  该小区居委会主任居芳告诉记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除了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外,还兼顾法治宣传工作。“我们经常发放调查问卷,排摸居民关注的法律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请律师、专家来小区进行普法宣讲。”居芳介绍说。

  据了解,这里还经常举办老年人防电信诈骗、养生陷阱等讲座,群众们听课热情都很高,成效也显著。该小区的一位阿姨说,她不仅自己听,听完还将这些法律知识告诉自己的老朋友,提醒他们多加防范。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无疑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实现了法律服务资源‘驻扎’基层的工作目标,能够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真正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长宁区司法局负责人说。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