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是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广“一站式”人民调解服务、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能级的重要举措,是相关部门依法指导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矛盾纠纷的类型、表现形态和难易程度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专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比重不断上升。2016年,上海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医疗、交通、物业、消费、劳资、知识产权等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共计22.4万件,占人民调解纠纷受理总量68%;2017年上半年,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行业性、专业性纠纷11.5万件,占人民调解案件总数的70.21%。
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上海市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得到持续拓展,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一些瓶颈性的现实问题,比如办公场所分散、经费保障不均、拳头品牌缺失、信息化程度不够、专业人员流动性大等。一些筹备或在建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甚至面临着“保障难到位”、“衔接机制不顺畅”等现实难题。因此,新形势下大力推进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势在必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打造“枢纽性”工作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实现集约化输入输出,有利于推动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内涵式、集约式、融合式创新发展,实现“创品牌、强规范、提质量”的目标。各类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抱团”发展,统一规范和保障,完善内部管理、调解程序和培训机制,有利于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同时,建立专业人民调解中心,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人民调解服务,有利于提升广大市民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获得感,同时也为人民调解员成为综合运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资源的指挥员、协调员预备条件。
此外,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是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背景下,司法行政部门实现依法指导、统计、支持和保障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平台,以专业人民调解中心为对接主体,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畅通各类调解衔接渠道,有利于实现各类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整体对接,衔接联动机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