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作的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为我们描绘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将引领我国法治建设更上一层楼。作为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桂英工作室”继续发挥好团队热情和创造力,以绣花的功夫、钉钉子的精神,为群众解决每一个困难、处理好每一件纠纷,努力成为社会平安和谐的守护者。
——孙桂英
奉贤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市人民调解协会理事、区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孙桂英,不仅是一位老党员,也是一位老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经历,铸就了她坚韧顽强的意志和果断干练的作风,也让她与奉贤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她曾先后在上海市星火农场、上海农工商集团担任管理职位,并曾任奉贤区海湾镇综治科长、维稳办主任。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这是她一辈子无悔的选择。
保平安、促和谐,让群众安居乐业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综治维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综治维稳工作的落脚点。2007年1月,孙桂英同志从社区调任综治科科长,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为了不辜负党委政府的重托,为了一方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她在综治维稳战线上忘我工作,殚精竭虑,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她刚刚走马上任后不久,海湾镇党委政府决定争创上海市平安社区。2005年9月16日成立的海湾镇,它的前身就是星火、燎原、五四三个国营农场,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弱势群体数量众多,要创建上海市平安社区,真可谓如履薄冰。但孙桂英同志为了确保创建成功,她不给自己留后路,立下了军令状。
凭着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凭着她对这块土地的熟悉和了解,晚上挑灯分析创建指标,白天深入基层调研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为方针,编织一张集教育、预防、打击、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平安网”,为成功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建过程中,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维稳战线上的全体成员奋力拼搏;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深情并茂地宣传安全防患知识,教大家自我防范技巧,居民的自我防患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在创建工作进入攻坚战阶段,孙桂英同志更是与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仔细审核每一个考核指标的落实情况。2008年1月9日,历经一年的不懈努力,创建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平安创建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当成功创建“上海市平安社区”喜讯传来之际,孙桂英和同志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这份喜悦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的艰辛和付出。作为综治科科长的孙桂英除了喜悦之外,更多地是对巩固深化工作的思考和谋划,她觉得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巩固深化工作,才能真正保一方稳定,才能真正使群众安居乐业。
重排查、抓防控,化解矛盾在基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切实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孙桂英又一切从零开始,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她从楼道信息员抓起,在居委会、社区、镇三个层面构筑了“三级网络”体系,建立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排查调处机制,确保小事不出居委,一般矛盾不出社区,重大突出矛盾不出镇。
在2008年奥运“大接访”工作中,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实行了“周排摸,零报告”制度,编制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排查工作网络,确保信息不遗漏,立足早发现和早化解,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或萌芽状态。为了主动出击、靠前一步做好维稳工作,推出了“一线工作法”的新举措,带领维稳战线上的同志们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困难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交融”。
在孙桂英的带领下,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62件,其中涉及群体性的有23件。得到有效化解或控制的131件,其中化解重大矛盾20件,涉及人数134人。在奥运安保期间,她又连续17天不休息,与同志们一起奋斗在维稳工作第一线,全力确保奥运会安全。
孙桂英对自己所从事的维稳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海湾镇域内共有6家正处级单位,为了有效掌握地区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在她的建议下,由区综治办牵头,成立了区域综治委,建立了海湾地区综治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帮助区域内的星火开发区、五四总公司、光明乳业下属的领鲜物流公司化解了多起群体性恶性事件,维护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这是孙桂英同志对维稳工作的要求。正是她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海湾镇至新镇成立以来连续保持着无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
舍小家、顾大家,甘做奉贤“老娘舅”
2009年1月,由于年龄原因,孙桂英同志从综治科科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担任维稳办主任。她与大部分的知青一样,平时和爱人、儿子分处两地,只能周末回市区团聚,工作忙碌时,周末也难得回家一趟。
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使她对家庭和孩子充满了愧疚之情。本来想退居二线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和孩子,以弥补十几年来对他们的亏欠。然而海湾镇党委政府为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决定成立以孙桂英个人名字命名的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
这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即将退休的她来说,完全可以婉言谢绝,但她面对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待和自己对维稳工作割舍不了的情愫,在“小家”与“大家”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2009年8月7日,奉贤区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组织——“上海奉贤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了。在孙桂英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我奉献,你平安,我快乐”的工作理念,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五心工作法”,即:热心接待,妥善安排;耐心倾听,理顺关系;细心观察,因势引导;倾注爱心,真诚相助;持有恒心,注重效果。
理念的引领,精诚的合作,使很多矛盾到了桂英工作室总能得到化解。成立以来,工作室共接待群众来访1794批3781人,信访代理134件,法律咨询695件,心理疏导31件;受理纠纷934件,调处纠纷934件,调解成功率100%,制作协议书253份,制作卷宗55份,标的1072余万元。
孙桂英经过多年来的司法调解工作经验积累,创立了“注重法理调解,知法用法,唤醒良知;注重热情调解,真情打动,互让互谅;注重迂回调解,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注重合力调解,借助外力,破解难题。”的“四步调解法”,成为了社区调解工作的示范经验。“有事找孙桂英”,工作室的影响力在海湾地区迅速扩大,逐渐成为了海湾镇居民讲贴心话、解烦心事的首选场所,“奉贤老娘舅”的形象也深深烙印在了辖区群众的心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孙桂英的无悔付出,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也取得了无数的成绩和荣誉: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志愿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区十大杰出女性、区十大感动人物、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她还屡次获区级嘉奖,这是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她付出的最大褒奖。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待扬鞭自奋蹄。无论是面对自己所热爱的综治维稳工作也好,还是现在所从事的人民调解工作也罢,她都用心用情用力地在做着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海湾地区的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