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媒体聚焦

|

涉外服务

|

居村顾问

|

公证服务

|

人民调解

|

社区矫正

|

队伍风采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浦东新区司法局 人民调解再升级
2018年1月17日 10:21

  2015年12月底,浦东新区司法局创新搭建起全国首家专业解纷平台——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简称专调中心),整合全区调解资源,助推人民调解转型升级。对内统一业务指导,促进调解组织规范化运作,并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专业纠纷领域孵化培育专业调解组织,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调解员队伍;集中化解区内专业性、行业性纠纷;对外促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机联动,构建畅通的矛盾纠纷解决枢纽型平台,为群众提供“一门式”的非诉讼纠纷解决路径。

  一、背景缘由

  相较耗时耗力的“打官司”,老百姓对调解这种便捷高效的解纷方式有很大需求。一直以来,人民调解在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普通民事纠纷的解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叠加,医疗、道路交通、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涉民生专业性纠纷以及投资、贸易、金融、房地产等涉市场专业性纠纷数量急速攀升。同时,传统的人民调解格局存在调解组织分散、调解员缺乏专业知识、年龄普遍偏大、调解协议不规范等瓶颈问题,从而导致调解效率低下,例如,浦东新区社区人民调解员人均年调解纠纷数10件,全国人民调解员约仅为2件,难以有效承担起专业性纠纷解决“第一道防线”的任务,人民调解亟需转型。

  2015年12月,中央深改组正式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推动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的衔接配合,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这为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专调中心应运而生。

  道交事故调解(少数民族)

  二、基本做法

  专调中心从促规范、育人才、建机制、汇资源四方面着手,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转型升级新路径,培育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依法规范运作的独立第三方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社会上高发频发新型专业矛盾纠纷。

  (一)调解依法规范。通过对调解规则、流程及文书的统一;以及使用“浦东新区专业纠纷排查调处系统”对纠纷从受理、分流、调解、协议制作、履行回访到案卷归档的全程电子化记录,促进人民调解的规范化和权威性。专调中心制定《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工作规程》,对常驻调委会开展调解工作进行共性规范,从咨询接待、申请和受理、调查、专家咨询、调解等八大环节明确调解操作流程指引,并严格规范调解员从业道德准则,建立保密回避等制度,保护当事人权益。

  (二)队伍专职专业。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吸收有法律、医学、金融等调解工作所需专业背景的调解员,现中心58名专职调解员,平均年龄35岁,本科以上学历43人。同时建立调解员等级评定、业绩考核及晋级规则,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实现职业化规划和管理。浦东新区司法局对常驻专调中心的调委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对调委会的专职调解员以每人每年6万元额度予以经费保障。另一方面,专调中心推动各调委会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专家智库,以专家咨询机制为疑难纠纷的解决提供智力支持,提升调解过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中心现拥有2000多名法律、心理学、医学、投资贸易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库。

  此外,2017年2月,专调中心招募了近两百名执业律师作为特邀律师调解员,3月28日正式启动律师参与多元纠纷解决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在投资、贸易、金融、房地产、知识产权等民商事纠纷调解领域的专业优势。截止4月21日,律师参与调解纠纷75起,调解成功48起。

  特邀律师调解

  (三)机制对接通畅。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以专调中心为枢纽,衔接了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一是衔接了卫计委、建交委、公安局等部门的行政调解,如在交警支队事故组试点设立5个交调委工作室,交警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即刻移交交调委进行调解;二是衔接了法院的司法调解,创新诉调对接机制,在浦东新区法院诉调中心和四个基层法庭驻点调解法院委派或委托的各类民商事纠纷;三是衔接工商联、银行、保险等同业公会的行业调解,形成了互通互动互联、程序紧密衔接的多元解纷对接机制。

  (四)资源汇集孵化。通过统一规范、集中办公、统一保障,为更多的专业调解组织提供孵化器功能。专调中心一年间已集合了医患纠纷调委会、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委会、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纠纷调委会、工商联民商事纠纷调委会5个常驻调解组织,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上海市证券基金期货业纠纷联合调委会也已加盟,此外还将培育孵化出更多领域的专业调解组织,以不断适应浦东新区社会建设中的解纷需求。

  三、主要成效

  (一)矛盾调解更专业。遇到纠纷的群众,一次到访或一个电话,就可由专调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并能够直接受理调解申请,对受理的纠纷进行分类后,再分流至各专业调解组织进行处理,或直接组织调解员、律师、专家等进行调解。

  (二)调解能级更高效。2016年专调中心共受理各类纠纷调解申请12051件,调解成功11717件,调解成功率达97%,履行率100%。中心调解员年人均成功调解纠纷数达293件(因24名调解员为16年8月招聘,计算时作了换算),是新区年人均调解量的近30倍,是全国的近150倍。

  (三)调解结果更公正。专调中心调解过程全程信息化,调解流程清晰,文书制作规范,数据采集及时,保障了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专调中心的调解得到法院的认可,拥有司法确认的快速通道,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调解协议书也已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

  四、推广价值

  (一)创新性方面。专调中心作为专业性人民调解平台,将碎片化的调解资源整合起来,以规范性和职业性为基础,实现人民调解专业化、职业化,在全国是首创。

  (二)效能性方面。专调中心汇集多元调解组织、统一受理窗口、共享调解场所、集成数据系统,集约管理人员,无疑较各调解组织分散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专业调解队伍的建设保证调解能级的显著提升。

  (三)社会性方面。2016年外省市同行、高校等研究机构共15批130余人次来专调中心考察调研,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团亦对这一解纷模式给予了高度赞誉,提出交流合作意向。

  (四)可借鉴性方面。市司法局在《2016年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中要求其他各区要借鉴浦东经验,建立专调中心。

  “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征评活动”由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已连续举办8年,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科学评选,深入总结和大力推广上海在依法治理实践中涌现的新做法、取得的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上海发挥积极作用。

  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征评活动,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选规则,以保证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活动得到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委办局的积极响应,共收到113篇申报案例,覆盖了本市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方面面。

  根据第三方、专业化、社会性等原则,市依法治市办认真组织评选,通过初评、甄别、媒体公示、专家复评等程序,评选出10个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及20个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入围奖。

 来源:上海市司法局   编辑: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