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带领调研组前往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开展调研,这里汇聚着物业、医患、知识产权、民商事等领域的专调机构。
第一现场:实地探访
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接待大厅、受理窗口、调解室等办公场地,现场查阅了专调中心及各专调委的工作台账,详细了解专调中心微信公众号“东方调解”的运维情况,同时与前来专调中心求助的纠纷当事人以及人民调解员、专调中心管理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小刘因保险纠纷前来求助,正在受理窗口办理手续。
“你是怎么知道这里能受理保险纠纷的调解?”
“打了12348热线,那边得知是保险合同纠纷,就让我们来这里试试了。”
“你住哪儿?离这里远吗?”
“我家住在北蔡御桥,说远也不远。”
“你觉得专调中心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觉得很方便,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纠纷,省了很多麻烦。”
陈春兰对专调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以后还要多做宣传,扩大专调中心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身边的法律服务。”
老陈因医患纠纷和某医院闹得不可开交,调解室里调解员正在给他和医院作调解。
“对这里的调解还满意吗?”
“挺实在的,也挺公平,调解员很辛苦。”
“你们双方找到共同点了吗?”
“我们正准备签调解协议呢。”
“对专调中心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建议?”
“影响力不太够,我之前是到处找,到处打电话,七拐八拐才找到这里,没想到调解效果这么好。”
第二现场:座谈倾听
随后调研组在浦东专调中心的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部分基层干部和调解员参加座谈,他们针对自己的切身感受和遇到的难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上海市人大代表、区物业纠纷调解员孙晔:
“我们目前受理的纠纷,90%来自法院,这不仅影响了物调委的作用发挥,而且与专调中心‘一口式’纠纷受理的功能定位不符,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体系,尤其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纠纷快速分流、分层分类处理机制。
同时,人民调解员在预防化解物业纠纷过程中不应是孤军奋战,希望能进一步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形成合力。
区工商联民商事纠纷调解员佟志强:
“目前,人民调解员面临着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等现实问题,部分专调委内部管理的自主性还不够,机制不是很灵活,难以与收费的调解组织或个人竞争,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
区医患纠纷调解员晏菲:
“医疗质量监管公开透明的要求与医疗机构对调解保密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影响了医调委的纠纷受理量。
如何调和医疗质量监管与调解保密之间的紧张关系,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引出医院,尤其是通过人民调解途径化解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望市局能与市卫计委共同研究该问题。”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调解员杜玉婷:
“国际旅游度假区调委会自成立以来,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去年共主持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481份。
调解员工作非常辛苦,人员分配是个大问题。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且还要自付车马费。由于我们的纠纷主要是在迪士尼园区,我们人民调解员几乎都要开自己的车去纠纷现场。我们希望能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配个电动车什么的,更好地开展工作。”
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员刘芬:
“去年,浦东新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纠纷突破15000件,成功率在99%以上。
我们同样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困难。目前,道路交通纠纷信息网已经上线,我们希望能早日用上这个系统,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调解员,我感觉到人民调解员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和职业归属感还不很强烈。”
区专调中心综合部负责人张炯:
“人民调解卷宗制作和归档是人民调解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调解员既要制作整理纸质卷宗,也要将相关信息输入信息系统,这样非常费时费力。希望能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卷宗的相关规定,开展无纸化办公。”
区司法局专调办王静: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纠纷很多来自外区,这与人民调解属地化管理有一定冲突,尤其为调解办案经费发放带来不便。”
区司法局专调办潘剑涛:
“目前,入驻专调中心的人民调解员60多名,其中大部分是中共党员。希望能在专调中心成立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
司法局专调办主任沈东:
“目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不太招得进来,也难留住,尤其是年轻的优秀人民调解员。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将人民调解员纳入法律职业序列,比如说,调解工作时间也算法律执业年限等。我相信这样将大大提升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吸引力。
专调中心在资源统筹中,还面临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的难题,希望市局加大指导力度,共同推进。
目前共有九个专调组织入驻专调中心,今年,家庭纠纷以及消费纠纷的调解组织也将入驻,如此多的专调组织入驻以后给管理带来难度,如何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和指导来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调研组现场解答了人民调解员提出的部分政策性问题,比如属地化管理带来的调解办案补贴经费发放的问题、专业调解中心内部管理的相关思考等,肯定了关于加强专调中心党建等建议。
陈春兰希望浦东新区继续开拓创新,为全市人民调解工作贡献更多的经验,尤其是专调中心功能发挥、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人民调解员职业化专业化路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大力推进现代科技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