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媒体聚焦

|

涉外服务

|

居村顾问

|

公证服务

|

人民调解

|

社区矫正

|

队伍风采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科学戒毒路在何方?大调研寻求“专业处方”
2018年1月30日 09:4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上海市戒毒局党委认真贯彻市委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部署和市司法局党委工作要求,直面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最期盼、最关心、最担忧的问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落实到以教育戒治质量为中心上来,推进“转型升级、科学戒毒”,努力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局党委书记王东晟率局党委班子开展调研工作。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相关负责人,基层民警代表,“1+5”文件起草专班人员,齐聚一堂,围绕上海戒毒“655”工作目标内涵实质、实现路径等话题,建言献策,贡献智慧,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科学戒毒应设立何种理念?

  崧泽戒毒所张勇认为

  应该树立“开门戒毒,共治共享”的“大戒毒理念”,在“治”上求广度,在“戒”上求深度,在“康”上求精度,在“反哺”上求合度。

  戒毒局教育处宋冰认为

  要树立“温度戒毒”的观念,戒毒工作要让人感到温暖,要办人民群众满意、戒毒人员认可的教育,这也和上海“温度城市”的社会治理理念完全契合,把“城市温度”送入大墙,把“执法温度”送入人心。

  夏阳戒毒所徐仁明提出

  戒毒工作要体现“开放、融合、法治、人本”。“开放、融合”,邀请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戒毒,实现政府和社会的治理主体协同。“法治、人本”,实现管理和服务方式并重,既体现执法权威,又要尊重戒毒人员的主体地位。

  科学戒毒应设立何种工作模式?

  高境戒毒所吕朝晖提出

  上海具有“集中一地收戒,分类分区分别戒治”的先天特质。可以发挥这一特质,建立灵活的“大流转”收戒模式。

  戒毒局强戒管理处唐洁说

  可以借助上海城市型的戒毒局建设形成集收治、戒治、联动、康复为一体的闭环式运行模式,将上海特色融入到全国模式的趋同性中去。

  戒毒局秘书处嵇雪枫认为

  可以建立戒毒“四层独立模式”:处于最内核的第一层是价值模式,体现上海的思想竞争力。第二层是戒治模式,教育、医疗、康复分别体现上海的文化竞争力、保障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第三层是执行模式,体现上海的制度竞争力和人才综合素质竞争力。最外层的是支持模式。

  科学戒毒应遵循何种路径?

  青东戒毒所陈立文认为

  应该聚集资源优势,借鉴成熟经验。坚持系统思维,积聚资源优势,吸收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组合戒治要素,集成一套可复制的、操作性强的范式。

  女子戒毒所郦颖表示

  要以“四化”推进科学戒毒。聚焦科学化,提升科技含量;聚焦社会化,整合资源凸显“大戒毒”格局;聚焦专业化,树立戒毒工作领域权威;聚焦综合化,突出民警多重角色。

  科学戒毒可采用什么方法?

  崧泽戒毒所吴光炜认为

  要着力推进“四项融入”:管理融入同伴自主,教育融入戒毒能力,习艺融入就业指导,全程融入社会环境。

  戒毒局生康处蒋文英指出

  要对接专业化要求,做好膳食营养、功能运动、认知干预、戒毒治疗、行为矫正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好“五大专业处方”,将科学、先进、有效的戒毒方法尽快推广应用。

  科学戒毒应打造何种平台?

  戒毒康复中心潘璐表示

  康复中心应主动对接禁毒办、戒毒医疗机构的现实需求,帮助社工提前介入,提供生理脱毒后续康复,把中心建设成为指导、协助戒毒人员适应、回归社会的实战平台

  戒毒康复中心张俭琛指出

  可以依托戒毒康复中心做实上海戒毒科学研究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将基础研究、转化研究、戒毒实践(临床)研究有机结合,构筑戒毒科学研究高地。

  局党委书记王东晟听了大家的发言颇有感慨,他说大家的发言既有站位高度,又有思考深度,不仅放飞了思想,而且开启了思维。

  调研中他讲到,上海戒毒工作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阶段,过去以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积淀,都为上海戒毒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要做排头兵、先行者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构筑了新的更高平台。戒毒工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做强做精做专戒毒工作,要求我们瞄准戒毒工作未来发展,扎实做好科学戒毒工作,为人民创造健康无毒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高要求。

 来源:上海市戒毒管理局   编辑: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