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媒体聚焦

|

涉外服务

|

居村顾问

|

公证服务

|

人民调解

|

社区矫正

|

队伍风采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努力找准“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2018年2月6日 10:12

  上午9:00—10:50 张庙街道

  在张庙街道的呼玛二村和通河一村的两个居委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里,恰巧碰到村居法律顾问在接待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值班律师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会有十多批居民来工作室咨询,大家的法治素养都在逐渐提高,随着我们把一些积累的法律问题一一解决,现在基本上一次会有五六批居民,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老百姓都很满意。”

  据介绍,张庙街道目前还有十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尚未建设完成,计划在春节前全部建成。张庙司法所的潘所长请来了虎林居民区、通河二村和通河九村三个 居民区的书记来和我们面对面座谈交流,他们提出了“公共法律服务对接社区通后如何更好地发挥顾问律师在其中的作用”、“当前人民调解员补贴过低”、“安置 帮教政策传达不够及时”等问题,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带回去和业务科室探讨研究。

  上午11:00—12:20 宝山公证处

  公证行业如何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是我最近心头一直萦绕不去的难点问题,借此契机,我也来到宝山公证处,一方面听取一些公证员、公证员助理和行政人员在公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听听目前的公证投诉处理情况。大家的发言很踊跃:

  “目前公证工作量大幅增加和公证员力量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五不准’规定实施后怎样提高公证效率”

  “如何加大公证行业的正面宣传”

  “公证服务怎样更好地对接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

  这些问题都与宝山公证行业未来发展和公证行业历史问题的处理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矛盾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确保公证行业更好地服务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我又记下了满满的几页纸。

  下午1:30—4:30 百汇律师事务所

  下午,我来到百汇律师事务所。在此之前,我了解到这是一家刚刚由五家律师事务所内的优秀团队整合而成的规模型事务所,所以我也想去参观一下这家新律所的办公场所,同时听听区律工委及律师们有什么需求和问题,看看我们能为他们给予哪些帮助。

  区律工委主任范律师和百汇所主任邹律师都很热情,他们召集了宝山8位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律师,和我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徐律师首先提出:“百汇所党员律师已达到一定规模,想组建律所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律所的各项工作,希望区司法局多加指导。”“没问题。”我当即回应道,“党建与业务是律师行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局政治处和公律科会和律所加强联系指导,帮助律所高标准地开展党建工作。”

  有律师提出:“有些律师社会影响力不够,但他们都十分愿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参与司法局的相关工作和活动中去。”还有律师提出:“如何为青年律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回应道:“律师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去,和现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相结合,把更多地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吸纳到志愿者队伍中。”

  范律师提出:“目前对于全面开展的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应该对顾问律师的服务有所考核和评价,确保顾问律师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当即拍板,对一同前来的晓平副局长和湘莲科长说:“公律科回去以后设计一下针对律师服务的调查评价表,今年开始要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还有律师提出了“宝山律师行业需要更好的人才的支撑”、“想开展常态化的法律大讲堂”等问题,我都一一做了记录,带回去一起研究。

  调研心得

  一天的调研收获颇丰,比起坐在会议室里听报告,这种直插一线、与各类直接服务老百姓的基层人员面对面的调研活动能让我了解更真实的情况、发现更多的问题、听取更广泛的建议、找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要想打造具有宝山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找准本部门、本单位、本领域内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工作,把宝山人民对美好生活和良好法治环境的需要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切实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那些现实存在的、多年来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真正让百姓得实惠,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提升。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有了落脚点,我们从事的工作也变得更有意义。

——沈海敏

 来源:宝山区司法局   编辑: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