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党委委员
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
陈耀鑫
大调研活动已经开展快两个月了,这段时间我先后走访了奉贤、虹口、黄浦、静安、闵行五个区,实地调研了这几个区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情况,并组织16个区司法局、市帮教志愿者协会、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在调研中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深感社区矫正创新管理的智慧、改革发展的动力在一线。
过去几年,各区司法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法律支撑缺位、体制机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等客观问题,没有呆在原地等靠要,一直凭着智慧和实干、韧劲和拼劲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但是进入新时代,上海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改革发展的任务会更加艰巨。怎么找准发展新定位,当好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排头兵、先行者,不断提升新能级、构筑新优势,为城市安全、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是我近一个时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借着这次大调研,我想听听工作一线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奉贤区,奉城司法所创办的社区服刑人员家属学校让我深受启发。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一直重视组织社会化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这次到奉贤调研,看到他们开办的家属学校通过讲解社区矫正规定、收监执行案例等,引导家属参与帮教工作,这种以亲情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帮教模式效果很好。我在反思,以前在监狱工作时,也经常会组织服刑人员家属走进大墙参与帮教工作,为什么现在一直就把这支重要力量给忽视了呢,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没有脱离家庭,家属的帮教是24小时不间断的,如果家属作用发挥的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经验今后要推广。
在虹口区调研时,区司法局分管领导给了我一张清单,内容是他们经过全方位自查自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认真梳理出的问题难点及改进举措,这种敢于自我揭露、勇于主动改进的工作作风应当肯定,在后面的调研中我也向各区推荐了这种做法。
在黄浦区调研时,有选派民警表示,电子监管率现在已经基本实现百分之百,但是要提升监管能级,不能光依赖技术。我也认为,电子监管是技防但更是人防,光为矫正对象佩戴了电子腕带、安装了定位APP是不够的,还要每天对监控情况进行查看比对,避免脱漏管,这是我们强化基础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闵行区调研时,区司法局矫正科的负责同志向我详细介绍了“三民”教育的开展情况,让我感到开心的是短短一年时间,闵行区司法局在这方面就总结提炼形成了比较成体系的成果,这是很不容易的,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社区矫正中,增强了“三分教育”体系下教育矫正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努力丰富拓展教育矫正的新思路、新内涵,积极打造教育品牌化是我们践行“治本安全观”的重要举措,上海社区矫正工作要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抓好“三分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
期间,我还组织各区和两个社会组织的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将调查和研究合并在一起,想集中听听大家对新时代上海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定位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调研中大家务虚求实,分别从新时代的发展定位、贯彻落实治本安全安观、加强司法所日常监管工作、完善集中执法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等方面摆问题、谈举措,效果很好,我认真记下了这些集体的智慧,很多可行的举措将在后面的工作中逐个研究落实。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等方面均承担着重要职责,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我认为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必须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要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大调研活动的开展,积极吸收工作一线的创新管理智慧,力争以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通过做好机制创新、加大制度供给、提质增效工作来推动改革发展,回应人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