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陈耀鑫
上海在深化社区矫正改革中,逐步形成了通过选派民警集中执法的“上海模式”。
选派民警在社区都干了些啥?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近段时间,我们以选派民警为重点调研对象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了奉贤、虹口、黄浦、静安、闵行等16个区的社区矫正部门。
收获一:选派民警有很强的自我价值认同感
松江区社区矫正中心的选派民警高志刚说,他所在的调查评估组只有四个人,但一个月要做150到200份审前调查(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而为了确保调查评估的准确性,必须全面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所以他们经常需要来回奔波。
闵行社区矫正党支部书记倪亚平在谈到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四年的感受时不无感慨,“过程不易,克服了很多没有预想的困难,但我们选派民警也用实干和担当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获得了社会各方和区司法局的认可,实践证明只有有为才有位”。
调研中,我能深切体会到选派民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他们从警为公的誓言还在,奉献社区矫正事业的热情依旧。作为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我深感有责任有义务去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努力为选派民警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收获二:选派民警对社区矫正改革发展充满期待
选派民警不同程度地向我表达了对社区矫正改革发展的期待,大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执法工作能够有更加规范系统的制度支撑,二是希望职业发展能够有比较顺畅的晋升通道。
其中,民警执法衔接不畅、执法缺少必要装备、职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晋升晋级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比较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士气。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解决的出路也在体制机制。我们面对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将其作为工作推进的阻力。
近年来,在市局党委的统筹协调,市戒毒局、市矫正局和各区司法局的共同努力之下,民警的执法场所、部分职业保障都得到逐步解决。
我告诉大家,司法部一直在积极推动立法,市局党委也一直在关心和推动解决选派民警的晋职晋级和职业保障问题。在《社区矫正法》立法只剩最后一公里的情况下,要坚信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大家决不能因此消极应对,怨天尤人,要积极适应形势、新任务,用实际行动和更大担当,不断彰显选派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为立法提供上海经验。
收获三:选派民警对加强队伍管理提了很多想法和建议
大家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推动解决民警职业发展问题,提振工作信心。
2.加强社区矫正党支部建设,让党支部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战斗堡垒,提升归属感,同时切实发挥好党支部在民警廉洁廉政方面的提醒监督管控作用。
3.加大民警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在推动解决选派民警在“晋职、晋升、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的同时,通过严格制度执行来加强民警队伍管理。
4.健全完善集中执法模式,强化岗位责任制的履行,充分做好集中执法下的民警业务分组和分层分类培训,最大程度发挥集中执法的优势。
这些收获为矫正局优化顶层设计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
我的思考:
当前我们正以“强化集中执法模式下的选派民警管理”为改革目标,抓紧制定社区矫正民警管理考核办法、社区矫正党支部考核办法、社区矫正民警教育管理实施意见,为做优做强党支部建设加大制度供给。
积极争取市司法局政治部的支持,按照专业化、正规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探索建立队建制,协调市戒毒局切实解决选派民警在“晋职、晋升、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积极推动上半年与公检法司等部门会签相关文件,重点解决执法过程中衔接协调配合不紧密的问题。
积极打造凝聚力工程,探索搭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认真选树一批优秀民警先进典型,切实提高大家的归属感。
我认为,这四年来,选派民警的工作付出和价值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工作困难和实际心声应当充分了解,合理要求和客观需求应该充分重视。
当前,司法行政改革步伐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作为社区矫正工作重要的执法力量,选派民警也应坚定信心,不忘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初心,铭记教育矫正的使命,以拓荒者的姿态勇于担当,将社区矫正这项尚处发展完善中的新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