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她做到了极致;一份初心,一种情怀,一个守望,她极尽诠释。她就是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楼倍华。从警二十余载,楼倍华一直致力于戒毒矫治工作,这一路,她只为迷失生命的归途;这一生,她只为书写戒毒工作中的大爱无边。
工作多年来,楼倍华同志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平安英雄”、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司法局“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荣获上海市司法局、戒毒局先进个人等称号,荣记个人三等功二次。
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一直是楼倍华同志的名片。2005年,根据司法行政改革的要求部署,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女子劳教所)四大队迎来了第一批400多名戒毒人员,这批人数量多、行为散漫、身份意识差,对又被延长6个月的戒毒期限心理有着极大抗拒,管理难度十分大。楼倍华迎难而上,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宽严相济、严管厚爱,开设制度学习、文化学习讲堂,帮助她们全面学习场所管理规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对于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戒毒人员,楼倍华制订了民警重点对象包教方案,对于不放心人员、不稳定人员进行动态跟踪关注,予以情绪、心理上的指导和支持。经过不懈努力,400多名戒毒人员顺利度过了所内戒毒康复期,没有发生一例场所安全隐患事件。
戒毒工作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戒毒人员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受害者、是违法者、也是病人。在戒毒人员的心目中,楼倍华是智者,秉持公正;是老师,授业解惑;是医生,拨开心灵迷雾。无论哪一种角色,“一个都不放弃”是她的职业剪影。
作为大队长,楼倍华同志是管理者,但一旦遇到事情,她总是冲在前亲力亲为有担当!某个周日下午晚餐时间,大队王某突发急症,辗转多家医院后送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从病发到下达病危通知单,仅隔4、5个小时。得到通知,她边联系单位安排相关处理事宜边从家奔赴医院。家人联系不上,家人联系上了表示已断绝亲情关系拒绝沟通,家人肯沟通了又提出了新的条件…有多少种挑战就有多少种应对。重症监护室里,鬼哭狼嚎,救护车声声不息。时间紧,没有护工,王某大小便全在床上解决,楼倍华同志一手搞定,直到王某化险为夷。事后问她,不嫌脏吗?她倒实在“没多想,那时就盼学员快点好!”
叶雄,曾经是一名身处毒潭不能自拔的吸毒者,自称是一个从“地狱爬出来”的女子,而给予她重生力量的正是她当时的主管民警楼倍华。
2000年11月,叶雄因吸毒被处劳教1年半。自此,她真正离开了女儿、离开了家,也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入所后,她十分绝望消沉,终日以泪洗面,不肯也不敢接纳现实。看到她如此堕落和自暴自弃,楼倍华很是忧心和焦急。如何点亮叶雄迷失的心灯,楼倍华想到“解铃还须系铃人”。女儿是叶雄的最在乎、最亏欠的,楼倍华鼓励叶雄不断为女儿写诗、写信,并且多次到叶雄家中家访,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每月带她女儿来接见,女儿的期盼着实给了叶雄最大的戒毒动力和戒治信念。
如何将戒毒转化为行动自觉,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的生命,获得持续的戒毒动力?楼倍华鼓励叶雄积极面对自己,勇敢走出去,投身禁毒公益事业,在回报社会关爱之情的同时,以自己的经历唤醒沉沦在毒渊中的人们。在楼倍华的鼓励下,出所后的叶雄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开通了“叶子戒毒热线”,并成立了“叶雄工作室”,尝试“同伴教育”戒毒模式,不断帮助已出所的和正在所内戒毒的人员增强戒毒信念。
叶雄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楼大给的”;楼大总是笑称,“这是你自己坚持努力的收获。”以“行”正“心”,她是戒毒人员心目中的威严;以“情”化“人”,她是戒毒人员心路的领航者。
希望和绝望,一字之差,一病之间,一墙之隔,冰冷的大墙,诚挚的热情,她在戒毒工作法理与生理的双重救赎中,唤醒那些即将冷却的心灵,让那陨落的意志重燃希望。二十余载的青春悄然远去,楼倍华留下的是一串串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坚实脚步,只因她前行在改变生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