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广大中小学生进入了为期两个月的暑假生活,这段时间是儿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发期,道路上与车辆内、小区里与停车场中,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给孩子有涉险的机会,给予正确的交通安全教育,最大限度保证孩子的出行安全。
生理和心理因素致儿童发生事故几率大
近日,市教委和市未保办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36条”。其中,涉及交通安全的有6条:1、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2、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3、不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4、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使用成人手机开启并骑行共享单车;5、自觉遵守轨道交通、公交车乘车规范;6、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坐副驾驶座。
在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一直是排名靠前的“杀手”,年幼一些的孩子喜欢爬隔离带、在路上嬉戏打闹、突然猛跑,青春期的孩子则是会偷骑家里的摩托车、电动车等,这些都是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
青少年教育专家表示,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发育期,视网膜没有发育完全,观察周围环境的视角小于成年人,特别是儿童,基本只有成年人视角的一半,所以,他们常常看不到驶来的车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因素,导致他们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往往要高于成人好几倍。
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在假期里对孩子多加约束,教会他们正确的出行方式,不乱穿马路,不闯信号灯,走人行道,过路口多观望。
乘车不坐副驾驶并使用安全座椅
放暑假了,有的家长单独带孩子出门时,为了方便照看,会让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是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二是现在的很多汽车都配备有双安全气囊,一旦遇到险情气囊爆开,其巨大的冲击力对儿童矮小的身体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儿童乘车最安全的位置应在后排;12岁以下的儿童还必需使用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的最佳安装位置应当在驾驶座后方的后排座椅,并系好汽车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年满12岁可根据身高的发育情况,使用座椅增高坐垫以提高乘坐高度,并佩戴成人座椅安全带,使后者能够更好地贴合乘员的身体。
家长需以身作则监管到位
除了在道路上的出行安全,还有一个常常会被家长忽视的场所,那就是停车场。要教育孩子勿在停放汽车的附近玩耍,即使车停在那里没有开动;在停车场时,要握住大人的手;以及在停车场里保持步行,不要奔跑。
孩子交通肇事、闯祸、受害,自然与其年幼认知能力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分不开,但只要社会、社区宣传教育到位、家长监管不缺失,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