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尼古拉斯教堂(东正教堂)
强调所谓大手笔、国际化的城区改造背景下,个性鲜明的历史建筑正被成片抹杀。在历史建筑云集的卢湾区,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在不同场合表达担忧:上海的建筑不能都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上海历史建筑集聚的区域,如今已不足百处。卢湾全区有四分之一是历史风貌保护区,现存优秀历史建筑59处,几乎囊括了5种影响上海历史建筑的建筑风格。致公党卢湾区委认为,卢湾区建筑风貌中西合璧,充满现代活力,城区发展历史轨迹清晰可见,是很宝贵的财富。
整治后的步高里
“建筑是物化的历史。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研究城市历史的绝佳教材。”卢湾区政协委员方宇清举例:在西方城市中,笔直向上的教堂,象征着上帝高于一切的神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强调横线条,使人们可以平视它,体现了当时兴起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遗存的建筑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基因。”方宇清说,近代的城市建筑一般用砖石、灰沙建造。淮海路的建筑,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钢筋水泥,这在当时是一种摩登时尚的行为,彰显了上海的城市基因:卓尔不群,敢为人先。
致公党卢湾区委建议,制定“十二五”期间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首先保护好一切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对保留的旧里予以分析,采用翻修、改建等不同方式,或保留风貌,或改变用地性质,作为商业用途。
对于不得不涉及的旧区改造问题,致公党卢湾区委提议,根据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区别对待,比如可以对卢湾北部地区的旧房以修为主,辅之以成套化改造,保留其风貌;中南部地区以成街坊改造为主。“要处理好旧区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建议区政府选派业务熟、能力强、善于学习的干部从事此项工作。”
据了解,卢湾区的思南公寓,地处历史风貌保护区核心地带,改造工程涉及50余幢老洋房,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相关部门动迁居民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房屋内部进行修缮,改作酒店式公寓。如今一期工程已完成,将在世博期间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