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力量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民间捐赠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状态。除公民慈善意识不强,慈善捐助环境不成熟、富人捐赠与其拥有财富不成比例等外,捐赠退税手续繁复、价格认证体系复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我国个人慈善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城市有2200多万贫困居民依靠最低保障生活,农村有2600万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低收入人口达4900多万,每年有近8000万灾民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万残疾人也需要实施救助。这些贫困人口如果都由政府解决,需要花费大量财政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弥补政府救助资源,切实帮助贫弱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但我国个人慈善捐赠的现实还是十分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慈善捐赠能量巨大但尚未释放
2、个人捐赠水平较低
3、个人捐赠误区
目前,对于捐赠还停留在原始的募集资源状态,大多接受现金捐赠,只要募捐第一反应就是捐钱,从而导致了捐钱疲劳症。却忽略了身边最大慈善资源——生活闲置物资,将生活闲置物资的捐赠再通过慈善组织的变现既有利于环保又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欧美民间慈善状况
在欧美,慈善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在捐出物品的同时,捐赠人也能够得到相当一部分退税的优惠。
以美国为例,许多美国人在做慈善的时候,除了现金之外,往往会选择捐赠物品。无论你捐赠什么物品,比如衣服、家具等等,都是可以退税的。按照美国国税局相关税务条例,以合理的估价,自动填写当日捐赠金额,可做为年度个人减少收入和抵税凭证。
从2007年开始,美国政府授权凡是有资质的慈善机构,都有开具发票或者确认单(即退税凭证)的资格。当然,在捐物品之前,捐赠人也可以主动为自己要捐的物品估一下价格,然后列张清单,表明自己捐赠的物品大约价值多少价值。评估价格的方法也很简单,有两种方法:亲自去一趟二手商店,或者在网上评估一下自己物品的价值。在美国捐赠中心,个人捐赠工作人员当场发一张爱心捐物收据,上面有捐赠津贴费和爱心退税单、捐赠抵税单。
三、我国个人捐赠退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个人及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或企业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捐赠,可以获得减税。这是对中国从事慈善事业的个人或企业的变相帮助,鼓励他们捐赠帮助贫困人群。
但是,对于个人捐赠现金退税很多人并不知晓,而对于物资捐赠可以退税,知道的人则更少。再则,即便知晓捐赠可以退税,往往也被繁琐的手续抑制了退税的热情。
根据现行物资捐赠退税办法,捐赠的物资需要经过物价局的价值评估:对捐赠物拍照、填写捐赠物信息表、走访至少三家商店采集价格最后取平均价再出具证明,如果捐赠的是二手物品其流程复杂可想而知。可见价值评估的周期很长。
我们认为,个人慈善是公民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无偿地向社会及其他个人提供物质、精神帮助的社会公益行为。只有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认同和支持,政府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才可能形成一种有利地、自觉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使慈善事业具有更加广泛、更加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使单个的慈善行为集约成为一项宏伟的事业。
为此,我们建议:简化个人捐赠抵税程序,激励个人捐赠热情。
1、通过相关部门、媒体、加大对个人捐赠退税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的知晓面,以鼓励和激发个人捐赠热情;
2、在进行专业评估审核培训后,授予各街道设立的慈善超市和具有资格的、经常性捐赠接收点、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对接受的捐赠物资定价权和出具退税凭证的资格,方便捐赠人凭证退税。以简化个人捐赠评估手续,缩短退税办理时间。
3、鼓励社区居民将闲置、多余的生活物资以捐赠、寄售、义卖及公益项目认领等方式,扩大捐赠形式。
(本文为长宁区委在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