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上海广电支部副主委马瑞霞是影视制作圈内的名人。作为策划人兼制作人,她精心打造了许多为人们熟悉的影视佳作。前不久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共十八大献礼电视剧《焦裕禄》,正是她负责策划并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功的代表作。
马瑞霞热爱影视艺术,将其视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在这个领域中默默耕耘,从“小马”成长为广受业内尊重的“马大姐”,不仅体味过事业成功与失败带来的甜酸苦辣,也见证了我国影视制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所走过的每一步。
改革潮中初涉市场
1977年,马瑞霞走上工作岗位,在上海电影技术厂担任影片技术鉴定员,从对影片洗印质量的单一鉴定,到对影片洗印、录音、剪接、声画同步等的综合鉴定,一干就是12年。这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电影业复兴的黄金期,一大批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优秀故事片经由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加工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马瑞霞正是在如火如荼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影片鉴定经验。上世纪80年代末,马瑞霞奉调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办公室任总工程师技术秘书,协助总工程师负责厂内影片的技术质量工作,协调各部门推进上影厂的全面技术整改,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5年中,她协助整理、建立了厂内一系列关于电影技术的管理条例,并参与到了影视审片中,这大大拓展了她的视野,也为她日后在业内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改革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烈,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的上影集团也顺应改革形势,组建旗下公司进行影视制作的新尝试。“如果没有这个改革,我吃‘技术饭’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些。可以说,这次改革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马瑞霞谈及这次改革时坦言。上影创映公司就诞生于这次改革中,时年三十多岁的马瑞霞和五六个二十多岁的上影青年业务骨干便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成员。她名副其实成为了公司中的大姐姐,负责作品的技术把关和公司的行政管理,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影视作品发行工作。这家公司作为上海影视制作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一共出产了五部影视剧,其中电影《大捷》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上影集团进入90年代后可圈可点的一部精品力作。然而,哪怕作品再优秀,如果不能打通发行放映环节,就无法收回成本、实现盈利,严重的甚至会令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初涉商海的马瑞霞第一次体验到了市场的残酷。为了让更多的电视台接纳创映公司的作品,她找来当时全国所有三百多家电视台的联系方式,一家一家地拨打电话,一家一家地发邮件,力图打开电视剧发行局面。这种找“下家”的过程很累,成效也很有限,却让马瑞霞觉得苦中带甜。市场是什么?市场经济是什么?影视作品的制作应该怎样去贴近市场需求?先前脑子里那些懵懵懂懂的概念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逐一变成了清晰的认识。马瑞霞由此萌生了谋求更宽广发展空间的念头。
几年之后,马瑞霞凭借对市场与技术的双重熟悉,被调回上影厂的生产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电影和电视剧的审片工作。她坚持将追求艺术性与贴近市场需求的统一作为衡量作品质量的标杆,会同审片专家对上影的影视制作提出指导。这一阶段,央视电视剧频道上卫星和各地方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开播激发了市场对电视剧的需求,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上影集团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大力开展与境内外高水平影视制作单位的合作,凭借作品的高质量再次步入辉煌,产量最高时,一年可达五六百集,连续剧《夺子战争》和《长在红旗下》都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品。马瑞霞至今还记得当年看好《夺子战争》样片时,审片专家们全体为之动容、起立热烈鼓掌的场面,以及该剧导演梁山年轻的形象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给众人带来的意想不到。而在制作《长在红旗下》时,由于片中内容有不少“敏感”之处,马瑞霞更是过了一把协调主创人员与审片组关系的瘾——凡遇到问题,她都会心平气和地根据法律法规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向主创人员解释,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根据审片组的指导进行修改。时至今日,她在指导影视作品制作中,依然严把政治与艺术两道关口,该删减的内容毫不留情地删减。制片方心疼作品篇幅被压缩,抱怨说:“马姐,你剪一集一辆宝马车就没了!”马瑞霞的回应是:“拍片就是为了播映,要想收回成本,哪怕损失宝马车也得剪。”对于某些播出平台有些不讲道理的硬性裁剪,马瑞霞也会耐心开导制片方:只要片子质量好,首轮播出后一定会有人要,同样可以把完整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担负起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上影集团体制改革的愈发深入为马瑞霞带来了更大的舞台。她一方面积极参与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电视剧策划、制作和发行工作,另一方面为上影集团争取更多的项目,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集团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长期奔波劳累给她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有几次她病倒在外地的业务办理现场。但出于对影视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她始终坚持在市场的第一线打拼。也正是因为在第一线打拼久了,她比任何圈外人更清楚当前影视制作中雷人乱象的根源,更愿意去反思为何类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之作问世60多年后依然会被人们推崇备至。
“文化产业要走市场化道路,但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不能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马瑞霞内心十分朴素的想法。正是有了这份社会责任感,当得知“焦裕禄”这一题材被某影视机构再次提上拍摄议程时,她连夜写出报批主管部门的故事梗概,并建议上影这一老字号国企共同拍摄出品,以确保拍摄质量。焦裕禄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是“定了型”的,而且这一题材二十多年前在银幕上已经有过经典演绎,因此主管部门对立项报批秉承极其谨慎的态度。拍摄此类作品,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在高度娱乐化的抗战剧、偶像剧大行其道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更需要每一个参与制作的同志突破固有思路束缚,共同去有血有肉地塑造一个心中始终牵挂人民的好干部形象,认认真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能顺利立项和投拍,马瑞霞多次赴京与相关部门沟通创作思路。该剧拍摄完毕后,她又当起了“空中飞人”,落实播出平台,打通发行渠道。《焦裕禄》一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热烈反响,从焦裕禄的亲人、战友到普通观众与影视评论界,都对该剧予以了高度评价,中央和上海的有关部门多次召开研讨会对该剧热播现象加以探讨。或许,若干年后,观众们谈起这部连续剧,只会记得成功塑造了焦裕禄形象的演员王洛勇而根本不会想到曾经为该剧倾注了大量心血的马瑞霞,但是对马瑞霞而言,观众们有这样的记忆就足够了。
“致力为公”植根于心
马瑞霞的社会责任感还来自身为致公党员的自觉。从上世纪90年代初加入致公党起,“致力为公”的理念就开始深深植根于她的思想中。
在致公党内,她始终恪尽职守,发挥着一名骨干应有的力量。支部的老同志们把她当作值得信赖的“小马”,后生晚辈则视她为亲切的“马老师”、“马大姐”,她的号召力毋庸置疑。除了重质保量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外,如何凝聚起支部内不同年龄阶段党员的力量,一直是马瑞霞思考的问题。为此,她在工作之余作了很多尝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老党员和年轻同志多接触、多交流,以使组织的传统得以传承。例如,老党员们多为从影视行业退下来的专业人士,他们非常关注当下影视制作行业的发展特点,针对这一情况,马瑞霞就利用在圈内丰富的人脉资源,安排老党员们到当下国内炙手可热的横店、车墩等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让大家感受影视产业的新发展。每次外出活动,她都要叮嘱年轻同志一对一照顾好老同志,以免出现差池。她笑称,有时候组织活动,就觉得自己像“老母鸡”一样操心照顾好整个团队,既然组织和同志们信任,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协助主委把队伍带好。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马瑞霞作为影视从业人员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她在赴台湾参加某电视节时,深感长久处于分裂状态的海峡两岸,一旦隔阂消融,交流与融合的大势不可阻挡。面对台湾同行的热情接待,她发自肺腑地感言道:“两岸同根同种同文,我们的理念是相通的,为什么还要分彼此呢?”
这几年,台湾的影视业不景气,大批艺人赴祖国大陆寻求机会,上海是台湾艺人最多的地方。和这些台湾艺人交朋友,让他们多了解祖国大陆的风土人情和进步发展,多了解内地影视行业的政策规范,是马瑞霞给自己加出来的“任务”。这额外的任务,在她看来,就是致公党员的应尽义务。台湾艺人们也十分敬重这位“马姐”,但凡遇到疑难事情都喜欢来找“马姐”咨询。她觉得,让台湾同行在大陆能够立足并有所收获,更有利于推进两岸在文化上的融合,也有利于增强祖国大陆对于台湾同胞的向心力,哪怕自己做的事再小也值得。她曾为某台资影视制作公司担任了多部连续剧的策划、制片人及发行人工作,精湛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令台湾同行折服。尤其是当台湾同行的固有创作理念与祖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她耐心细致的解释往往能起到一纸行政命令所达不到的效果。心悦诚服过后,赢得的是台湾同行对她更多的尊敬。
近十年来,马瑞霞的足迹还到达过天山南北、雪域高原,而且一去就是十多天。她深入边疆并不是为了推销自己负责制作的剧集,而是做着别人眼中的亏本买卖——将上海地区出品的电视剧无偿赠送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电视台,解决当地购剧经费不足的问题,让各族同胞都能看到优秀的电视节目。这件事的起因原本只是广电总局领导的一个私下倡议,然而马瑞霞却牢牢记在了心上,因为她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软硬件都异常简陋的实际情况,了解边疆各族群众对于优秀影视作品的渴望。回到上海,她向部分在沪影视公司提议无偿捐片给边疆省份,得到了上影集团及业内同行的赞同。然而捐片的操作并不简单,眼下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多为多方合作,仅以上影为例,其出品的许多电视剧并非拥有独立版权,能否办成这件好事还得看一个甚至多个拍摄合作方的意见。为此,马瑞霞与众多机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大家都能支持这项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机构被她的诚意感动,心甘情愿把节目版权免费出让。前前后后,捐赠剧集达到可观数量,带来的社会效益无疑是巨大的。令马瑞霞始料不及的是,经过少数民族语言配音的电视剧通过卫星平台覆盖到东盟五国地区,让这一地区的观众也充分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其效果远胜于程式化的宣传。
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马瑞霞依然忙碌,她说:吃艺术这碗饭的人只要做得动就根本没有退休一说。组织上对她信任有加,依然希望她为上影集团多做项目。就在当下,她正在为电视连续剧《那年夏天的雷雨》(暂名)的投拍而奔忙。她希望借助这部歌颂博爱的剧集向社会传递人性中最美好、最无私的感情,并以此唤醒那些尚未被金钱完全侵蚀的人的爱心。
补记:马瑞霞先后参与制作的影视作品有《焦裕禄》、《花姑子》、《春天后母心》、《雷锋》、《战火中青春》、《包青天》、《聊斋》、《大唐女将樊梨花》、《阿嬷与奶奶》等共50部1400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