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揭秘父辈的抗战 《我的父辈在抗战中》出版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
《我的父辈在抗战中(二)》应时出版,37位抗战将领后代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父辈的抗战故事:陈士榘捉住八路军第一个日军俘虏,王耀南指挥突击队挖地道炸开榆社城,李天佑首次指挥对日作战就担任平型关战役主攻,鲁瑞林端掉日军观光团,兴中安排救护日本女孩,朱良才献计发布树叶训令,严令饥荒中不与人民争树叶……
战争的硝烟散去,在和平年代,父辈们继续以身作则:陈士榘将军谢绝生日聚会,一坛清水过了自己86岁生日;陈耀南将军只领了一套将军服,说省下来一套能够让贫困地区百姓吃饭穿衣;朱良才将军写了《朱德的扁担》入选语文课本却不署名……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抗战将领后代们回忆父辈,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今年出版的《我的父辈在抗战中》已经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策划出版的第二辑。早在2015年,由34位抗战将领后人共同编写的《我的父辈在抗战中》第一辑出版后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书中收录的每一篇故事都是抗战先辈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真实记录,此次出版的37位抗战将领事迹和此前出版的34位抗战将领事迹,只是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的沧海一粟,如果将来条件成熟,将不断深入挖掘更多更动人的抗战故事,将《我的父辈在抗战中》继续编写下去,“这是一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事情。”
“很多老人不会打字,给编委会寄来了厚厚一叠手写稿。”《我的父辈在抗战中》策划、王耀南将军之子王太和说,筹备过程也是一次次感动的过程,抗战将领亲属、后人当中,年长的已是耄耋老人,年纪稍轻的也已年过半百,有些人还常年疾病缠身,但还是全家一起回忆先辈、找老照片、写资料,希望能给后人留下史实准确的抗战故事。
“我知道父亲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是属于国家、属于全民族的。”朱良才之女朱筱秋如是说,这也代表了抗战将领后代们的心声。讲述“我的父辈在抗战中”,既是对抗战将领和抗战英烈的最好纪念,也能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抗战先烈的故事,传承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