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警方冻结被骗资金涨5倍 金融理财诈骗最常见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8/5/9 15:16:04

  今年1月至2月,上海公安机关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冻结涉案银行账户405个,同比上升523%;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1242万元,同比上升143.6%。

  据警方对记录在案的所有诈骗电话进行统计,其中以虚假的金融理财信息最为常见,其次是冒充领导、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医保社保等机构对被害人进行诈骗。通过利用新型网络诈骗的犯罪手法,其骗术更具可信度。

  “环林东路三林路口建行大厅内,报警人妻子的妹妹可能遭遇诈骗,要将钱转出去,不听劝阻”。 2018年1月16日14时45分许,浦东公安分局东明路派出所接到“110”报警。

  民警朱锋、顾颍到场后了解到,报警人系一名叫梁某的聋哑人的姐夫。梁某之前将其所有的积蓄共计12万元寄存在其姐姐姐夫处。前几天,梁某告诉姐姐要将该笔钱拿出,参加网上的一个高额理财产品,半年回报率高达30%。姐姐和姐夫觉得十分可疑,反复劝阻她不要上当受骗,但梁某始终不听,在银行取钱时,姐夫拨打“110”报警,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劝阻她。

  因梁某是聋哑人且不认识字, 民警请来哑语老师到所后,立即开展对梁某的劝阻工作。在交流过程中“MBI”三个字一下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不就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以游戏理财MFC为幌子的诈骗公司吗?民警立即上网搜索这个公司,并通过手机百度图文的形式告诉她这个公司已经被我国工商、公安等部门明确认定为传销组织,梁某终于彻底相信自己是上当受骗了,而这场劝阻整整持续了8个多小时。

  据警方介绍,近几年,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多选择与中国尚未建交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窝点,给破案打击增加了巨大难度。电信网络诈骗从很强的随机性和散射性,已发展为针对性相对较强的现状。犯罪分子利用掌握的信息,针对老年人、财务人员、高学历人员、有常年在海外生活经验的人员用不同骗术作案,成功率更高。

  为了提升电信诈骗案的劝阻成功率,警方针对假冒公检法类案件涉案电话号码通话对端进行研判,对凡是符合犯罪分子作案时段且落地境内的对端号码,均列为潜在被害人予以劝阻。对潜在被害人,警方增加社区民警、居委干部回访环节,力争实现“一个当事人两次防阻”。警方还对每日接报案件中犯罪分子的新手法、新话术进行提炼汇总,以快应快,以变应变,尽最大努力避免人民群众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警方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除了对具有社会影响大、作案手法新、团伙人数多等特点的重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重拳打击,也加大了对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开贩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POS机套现、为诈骗团伙提供通讯线路、开发网络改号平台、虚假交易软件、制作手机木马程序等一系列灰色产业团伙的打击力度。在木马链接、钓鱼网站的发现、溯源和攻克,以及犯罪产业链主动感知等诸多领域,上海警方与国内知名网络企业展开紧密协作,以机器学习、模型推演等方式实现数据加工自动化、线索研判智能化、预警推送高效化,实现打、防、管、控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