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外国留学生这样融入上海
“我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父母是湖北人,他们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在上海纽约大学举行的迎新活动上,华裔新生杨勤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一群外国留学生中,她能够准确地说出“小笼包”、“臭豆腐”的中文发音,却并没有尝过这些上海特有的食物。今天和同学一起进行上海探索之旅时,她终于有机会在豫园尝一尝这些父母提到过的美食了。
近日,455名中外新生已经来到上纽大校园,正式开启“00后”的大学时代。这批2022届新生来自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38个国家,这也是上纽大自2012年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届。在正式开课前,学生们将参与一周的迎新活动。今天下午,学生们分批前往上海豫园、田子坊、南京西路、福州路等地,进行一场上海探索之旅,帮助新生们尽快熟悉上海,结识朋友。
留学生逛豫园,最爱小笼包
对于这场短暂的旅行,学生们都显得很兴奋。从上纽大校园出发,记者跟随一队学生来到了豫园。对他们来说,豫园的一切都很新鲜,一声声“wow”的赞叹此起彼伏。一张红纸剪出肖像的老师傅、细细雕琢银发钗的工匠、新鲜出炉的臭豆腐,都让他们不禁驻足。
豫园美食让留学生驻足
对杨勤勤来说,豫园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在美国,父母总是和她说起家乡,也不忘教导她学习中文。虽然口语发音还有些生涩,但大部分中文她都能听得懂。说起为何来上纽大读书,杨勤勤说是为了奶奶。原来,每年夏天,奶奶都会飞去美国和杨勤勤一家团聚,但语言差异却成为了沟通时的阻碍。“奶奶已经快80岁了,为了她,我想赶快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一切。”因此,看到上纽大的学习机会时,杨勤勤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
来自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小伙安德烈(Andrejs)从小就喜欢中文,但说得最好的中文却是“小笼包”。来上海前,他就在一部纪录片中相中了小笼包,一进豫园,就开始寻找起这份心心念念的美味。在南翔馒头店买到蟹粉小笼后,安德烈连吃了好几个,还心急得把汤汁洒在了衣服上,“小笼包果然很好吃。”他高兴地说。
拉脱维亚小伙安德烈(左)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小笼包和汤包
相比安德烈的手忙脚乱,来自夏威夷的姑娘Tenielle就对中国美食淡定得多。在来上海之前,她曾经在北京读了一年高中,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爱甜妮,十分符合她开朗外向的个性。
夏威夷姑娘爱甜妮
“我爱北京,那里的面条太好吃了。北京人还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非常自我,很特别。北京是我第二个家。”说起在北京的生活,爱甜妮夸得停不下来。回到夏威夷后,对中国念念不忘的爱甜妮在申请大学时选择了上纽大,又一次来到了中国。由于在北京的学习经历,她已经迅速地融入进了上海,也希望能够在这里度过愉快的四年学习生活。
申请上纽大学生比去年增加11%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与经历的学生申请上纽大。”学校招生办主任Katie Korhonen说:“我们的国际学生中,很多人都有学习中文或到访中国的经历。很多中国学生都表示,希望日后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据了解,上纽大2022届的国际学生来自包括美国、荷兰、摩洛哥、英国、法国、厄瓜多尔、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洪都拉斯等在内的世界各国,去年申请上纽大的学生人数比此前一年增加了11%。
上纽大学生分批前往上海豫园、田子坊、南京西路、福州路等地,进行一场上海探索之旅
在开学典礼上,上纽大常务副校长雷蒙告诉新生,要勇于挑战自我,离开舒适区,主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第二语言沟通交流。同时,应该去克服那些阻碍人们互相尊重的因素,“真正的尊重彼此,不只是不欺凌他人,而是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他人,发自内心地平等对待他人。”此次探索之旅,也是新生“挑战自我,尊重彼此”的一项尝试。
接下来,在迎新大使的帮助下,新生们还将参加小组座谈会,熟悉校内各大职能团队,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另外,通过趣味运动会、上海版《极速前进》等各类游戏活动,新生们将快速破冰,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真正融入上海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