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学课堂用"十万个为什么"培育智慧人才

2018/9/14 11:35:2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选稿:蒋昕婕

  

  “如果香蕉有一天面临灭绝的灾难,有没有办法可以挽救它们?”、“一条生活在澳大利亚水族馆中的雌性豹纹鲨,在与伴侣分离4年之后,她还能养幼鲨吗?”、“不同条件下添加啤酒花酿造的麦芽汁,除了形色气味上的区别,还有哪些差异?”这是建平中学高二(2)班的一节生命科学课,这几个趣味十足的问题,立马让书本上平面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1988年5月,“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历经“一期课改”、“二期课改”,至今已30年整。30年后,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又该如何培养所需的人才?12日,建平中学智慧课堂“开课”,大三门小三门甚至体育课,开全了15门课程,引来全市200多位中小学教师前来旁听——建平中学课堂在30年间的改变,也是上海30年课改成果的缩影。

  “如果你是科学家”

  

  为了这堂“生殖和生命的延续”课,年轻的生物教师冯碧薇没少花功夫:“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去应用。”她大胆把这堂理论课改成了实验拓展课。几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一下子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应用联系了起来,并且用情景模式引导,请学生们想象一下自己是“科学家”,该怎么利用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理念来解决“香蕉灭绝”的难题。

  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冯碧薇深知学习和开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和拓展。”在她的课堂上,总是有许多问题,也有许多科学家,学生们往往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绞尽脑汁,反复实验。

  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平中学有3位学生上榜;到了如今,学校获得奖项的学生,翻了好几倍。

  带着问题进进出出

  

  带着问题进,带着更多的问题出——对于建平中学的老师而言,被学生“问倒”,才是最幸福的事。

  周三学生周凌云这样回忆自己的语文课:《荷塘月色》一课,老师开始就给了学生三个问题:为什么夜游,夜游看到什么,之后又怎么做?就这三个问题,周凌云和同学们争论了整整一节课,没想到,同学们的想法各有千秋,倒也开拓了思维。“最吸引人的,是思维的碰撞,我们喜欢这样头脑风暴式的课堂——原来,答案就在我们的争论之中。”

  建平中学语文教师边辉说:十多年前,课堂就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之后变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到了现在,则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说:“创新实践是当今教育的大趋势,学生从接受教育变为发现和体验,教育也从功利主义变成人文追求。课堂因学生而变,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高中课堂应该为学生启迪智慧而生。”

  育人和育分哪个重要

  

  “对于学校的定义,‘传播知识’已经过时了,而是要‘传递智慧’,”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说,因时而生,因需而变的课程建设,才能培育服务于明天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有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并重。他说,上海课程改革30年,始终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30年后,我们需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精神和个性特长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课堂因时而变。

  浦东新区教发院院长张少波说:“我们不需要只会刷出高分的学生,我们更需要会问问题的学生。”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同时具有人文底蕴这才是智能化时代需要培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