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陶依嘉:用40年的坚持,铸就南京路上为民服务的“特殊品牌”

  1982年3月,正直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那时的她,带领着5个团员民兵,在南京路推出了第一辆为民服务的小车。

  此后的40年里,每月20日,她都会和当地的居民按时赴约,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南京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她是退役军人陶依嘉。她用40年的坚持,传递着人间大爱与社会温情,续写着“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军人本色……

  一个约定,她坚持了40年

  凌晨4点钟起床,5点到单位,整理、分发血压计、常用药品、拷边机等出摊要准备的服务用品,再把桌椅一张张从楼上搬下来……不到7点,服务摊位就准时开放,摊位前,居民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个场景,40年间,在南京路上重演了无数次。从1982年开始,每个月20号,陶依嘉都会来到南京路,只为履行和市民群众的一个“约定”。

图说:1982年3月16日为民服务第一摊

  1971年,陶依嘉入伍,并于5年后光荣退役,在部队服役的5年,养成了陶依嘉守诺、坚忍、奉献的品格。1982 年 3 月,时为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员工的陶依嘉和 5 位民兵团员,在上海南京路推出了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义务为老百姓量血压、称体重、小病问询、小伤包扎等服务。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服务便利,陶依嘉在周边的小区张贴了很多告示,结果第一次出摊就“人气爆棚”,摊位前排起了一条条长队。如此场景,让不少阿婆老伯又惊又喜,他们忍不住询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星期几?几点钟呀?”面对众多满含期待的眼神,陶依嘉回答说,“我们以后,每个月都来!”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陶依嘉心里也没底,但是想到市民的欢迎和期待,坚守承诺的信念逐渐在她心底生根、发芽,最终坚定下来。

  这个诺言一兑现,就是40年。

  40年里,仅在女儿诞生的那个月,在医生的再三劝阻下,陶依嘉唯一一次缺席了为民服务。但下一个月,她怀里抱着小宝宝,依然准时出现在服务台前。父亲病危,她陪了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仍旧拖着疲惫的身体,如约出现在服务台前;患病手术,前一天刚拆线的她,忍着疼痛、冒着冷汗,在20日准时为群众提供服务……这些在旁人看来异常艰难的时刻,陶依嘉只是淡淡地说,“服务人民是大事情,个人的事儿是小事情,能克服就克服,我觉得这没什么。”

图说:每月20日为民服务活动

  小伤包扎、理发、家电维修、商品鉴别、饰品清洗……慢慢地,为民服务小车变身“学雷锋为民服务台”,能够提供的贴近百姓需求的服务项目也超过了30项。

  全心全意,拓展延伸为民服务平台

  服务台的出摊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利用的,全部都是陶依嘉和团员们的业余时间。然而,时间总是不够用,每次都有没排到的居民,看到他们脸上有些失望的神情,陶依嘉萌生了拓宽为民服务平台的想法。

图说:依嘉热线为顾客咨询服务

  1997年11月,以陶依嘉名字命名的“依嘉医药热线63224457”正式开通。陶依嘉带领着党团员、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服务队,明确各自职责,为消费者提供“求医问药、邮购代办、送药上门”等特色服务,这些“想求助者之想,助求助者所急”的志愿服务,深得人民的青睐。每天应接不暇的咨询电话和电子邮件,便是最好的印证。

图说:依嘉劳服务创新工作室

  2013年,已经退休的陶依嘉,依然积极配合企业发展所需,她将“依嘉医药热线”转型打造成了第一医药(依嘉)创新服务劳模工作室,进一步拓展了志愿服务的领域。此外,她还牵头设立了“陶依嘉为民服务基金”,帮助对象覆盖高龄孤老、军烈属、残疾人、困难学生、失足青年等各类困难人员,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从推小车上街服务到固定设摊,从“依嘉医药热线”开通,到“依嘉劳模工作室”成立,陶依嘉为民服务的平台在不断地扩展、延伸、创新。“医药行业事关治病救人,有它的特殊性。”陶依嘉说,“病人有什么需要,我们就要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两次疫情,全都迎难而上

  在2003年非典时期,许多市民打电话给“依嘉医药热线”,询问防非典知识,求购防护用品。4月份以后,市民对防护用品的需求骤然升温,求购的热线电话整天响个不停。此时防护用品的货源已十分紧张,但陶依嘉他们总是设法满足大家的需求。

  当时,有一对年逾七旬的夫妻,子女都在国外,因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购买防非典用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热线打去了电话。他们没想到,陶依嘉马上调剂来药棉、酒精等用品,药皂搞不到,她就把自家备用的两块药皂拿出来,一起送到了老人家里。市外办因有接待任务,急需一批防护用品,陶依嘉立即和其他部门协商,从连锁单位紧急调集了货源。还有不少群众打来电话,了解防非典知识,陶依嘉和“热线”的同志总是有问必答。

  2020年初,新冠疫情袭来,她依然毫不退缩,再次迎难而上。她所在的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是市政府指定的市民群众凭预约号购买口罩的药房之一。疫情爆发时,防疫物资短缺,为了让预约过的市民群众尽快买到口罩,陶依嘉每天都和第一医药商店的员工一起,为保障口罩供应加班加点。每天有上万袋口罩需要清点、分包、整理……工作到最后,大家已经花了眼睛,体力也基本上耗尽了,然而,没有一句抱怨,所有人都在互相加油打气。

  “虽然我是店里的退休返聘人员,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这种关键的时候我必须要上。在疫情发生的时候,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应该去做的,对我来说,是正常的工作。”她说。

  陶依嘉的故事,也为社会上无数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激励着他们共同向做公益的道路上奔赴。40年来,南京路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依然在不断壮大,从原来的党员、民兵、团员,解放军战士,到现在国企、外企、社会团体、社会组织踊跃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从原来的几十个增加到几百个……

  陶依嘉带领着她的志愿者伙伴,用40年的坚持、赤诚与汗水,传递着人间大爱与社会温情,共同铸就了南京路上为民服务的“特殊品牌”。

(东方网孟妹)

陶依嘉同志个人介绍及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