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上海市作家协会第九次会员大会9月23日在沪举行,选举产生了上海作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和新一届上海作协主席团成员。著名作家王安忆连任上海作协主席。上海市作协此次共选举王晓明、叶辛、孙颙、孙甘露、杨扬、汪澜、陈村、陈思和、赵丽宏、秦文君等10人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增添编剧王丽萍、评论家郜元宝等7人为上海作协主席团委员……
详情
即便是在文学最被冷落的时候,总是有人在坚守,人性不灭,文学就不会被消灭……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9月2日“2013上海写作计划”启动,今年的主题为“呼吸”。
写作不只写在纸上 还写在读者意识里 驻市作家在爱尔兰驻沪总领事官邸朗诵文学作品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3
80后作家迎来80后批评家
2013年12月30日 09:19


    80后作家迎来80后批评家 陈思和:同代人的理解更深

  杨庆祥、黄平、张莉、黄德海、金理、木叶、何同彬、李伟长、康凌9位青年评论家集体亮相12月28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甫跃辉创作研讨会”,占了受邀出席的与会者数量的一半。这似乎在宣告:新长成的一批文学评论者已成为文学评论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面对陈思和、林建法、程永新等师长一辈,年轻人们并没有怯场,围绕同为80后的小说家甫跃辉的创作亮点与不足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共同建构文学思潮

  陈思和教授在研讨会现场第一个发言,支持这种局面的形成。“每一代人感受时代都有自己的方式,也形成相应的独特表达。我很鼓励你们这样做: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拢,先放低架子,不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比同代作家高的位置;然后根据学过的文艺理论,结合自己这一代的生命经验,进入文本的解读;用形象逻辑推理出艺术真实。”

  陈思和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他那时也是青年评论家。“同代人对同代人的理解当然更深。作家有感性的东西,他讲不出理论,而批评家调动起知识积累,把这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去阐述。文学思潮,新的美学风格就是这样共同建构起来的。”

  认真对待80后作家文学

  一大批80后写作者早已登上文坛,但由于缺乏有效评论而无法获得鲜明的文学命名。这种局面将随着同时代批评家的“陆续到齐”而改变。

  研讨会筹办者金理告诉记者:“在我看到的对80后作者作品的解读中,最多的就是文化研究的那种方式,避谈作品,而关注作品背后的新媒体、文学生产之类。所以我想这也造成了我们往往以传媒话题、娱乐新闻、粉丝心态的方式去理解青年人;而也许已经有丰富的文学文本存在了,只不过我们不认真对待。”

  80后批评家的集体崛起,通过出版现象也可见一斑。近日,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套《“80后”批评家文丛》,文丛包括8位80后批评家的评论专辑。




选稿:丛山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越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