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虹影:写奇幻,是为那些有成人脑子的孩子写作,也为那些有孩子心的成人。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巴金:心里有扑不灭的火呢
2014年11月24日 06:08


 

巴金研究者李辉讲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

 

图像

巴金生前使用的物品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三十年代初在北平海甸结识了巴金,七十年来一直保持友谊。如果不是这样,我一生会走更多的弯路。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可惜我不是个及格的学生,一想到他,我就惭愧,感激。”这是萧乾1997年亲笔写下的一段话——巴金的文字和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读者。昨天,作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和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思南读书会邀请巴金研究者、作家李辉讲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巴金对八十年代文化老人写作的影响”。

  李辉说,巴金“讲真话”的精神影响了一大批同样经历过“文革”的作家和他们的写作,其中萧乾是受巴金影响最深的一位。1980年4月,萧乾在香港媒体上撰文,细述自己与另一位作家之间的恩怨。巴金在当年5、6、9月的三封给萧乾的信中接连提出坦率的批评和劝诫:“要大量些,想得开些,那是很小的事。请你多想想。”“那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希望不要再提……来日无多,要善于利用,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我们已经浪费得太多,太多了。”在9月的信中,巴金对萧乾说:“我常说三十年代的朋友中有三个人才华超过我若干倍,他们是从文、曹禺和萧乾。因此我希望你在作文和做人两方面都更深沉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些。”

  “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巴金信中一席话,简略却有力,这一教诲犹如黄钟大吕撞击萧乾,让他有了摆脱个人恩怨的警觉,进而可以站在更高境界进行历史反思。1986年,萧乾写一组《文革杂忆》文章交由李辉发表,在信中就明确表示这一次不写自己的遭遇。

  1997年,第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李辉行前去北京医院看望萧乾,再次请他为研讨会题词。已住院多时的萧乾二话没说,当即坐起来,在一张信笺上用铅笔写下本文开头的那段话,“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三十年代初在北平海甸结识了巴金,七十年来一直保持友谊……”

  巴金曾在信中提到“才华超过我若干倍”的曹禺则曾经说过:“我每见巴金,必有所得。”1979年12月25日,巴金写信给曹禺,鼓励他:“你有很高很高的才,但有一个毛病,怕这怕那,不敢放胆地写,顾虑太多。你应当记住,你心灵中有多少宝贝啊。不要说,你‘感觉肚子空了’。连我也感觉到心里有扑不灭的火呢!”

  1981年,曹禺在日记中写道:“巴金使我惭愧,使我明白,活着要说真话……这时间,我要写出我死前最后一两部剧本。”“我应考虑重新成为一个新人……我要成一个一心为真实,为理想,为人民做好事,说真话的人!……我的阳光快尽,烛火将熄,但我还有时间改我的过去种种谬误……我要说我的真心话。”讲真话,正是巴老晚年写作《随想录》时所反复强调的。

  “把心交给读者。”“讲真话。”“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他也是这样做的。“巴金与八十年代的文化老人群体,永远值得我们感怀。因有他们,历史才有分量,文化才有丰富性。今天的文化的构成与行走,才有历史的沿袭与传承。”李辉说。   




选稿:丛山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夏琦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