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虹影:写奇幻,是为那些有成人脑子的孩子写作,也为那些有孩子心的成人。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废话”也是诗?
2014年11月28日 06:11


“废话”也是诗? ——“乌青体”是不是诗引争论

 

 近日,先锋诗人乌青的几首诗在网络引发震荡。网友惊呼“看了乌青的诗,觉得自己白活了”。随后网友将乌青的诗进行戏仿演绎,称之为“乌青体”。“乌青体”连续3天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主流媒体、企业品牌、文化名人等大V纷纷加入转发评论行列,从而引发了口水大战。有人以捍卫“诗歌的尊严”之名嘲讽乌青是“废话诗人”,但韩东、杨黎、赵丽华等诗人、作家力挺支持。

  “一天写一百首”

  乌青写了些什么文字,惹来那么多两极的评价? 本月上旬,有编辑发了乌青一首诗歌《白毛男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女人/然后逃到山里/成了可怕的白毛男/这个故事告诫/我们男人/不要强奸女人”,并质问了乌青诗集《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的出版商:“想问读客公司(其诗集的出版商),这确定是一本书,而不是厕纸吗?厕纸都嫌脏。这样的东西也能出版,真是又神奇又悲哀。”

  第二天,乌青转发了该微博称:“悲哀。”不到两天时间,该资深编辑微博被转发过万,网友纷纷围观,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激烈讨论。有编辑表示可以理解乌青的诗歌写作,出版应该自由,并称有些言论太过武断,并没有看过乌青的其他作品。

  比如,乌青的另一篇相同风格诗歌《和父亲一起》,就引来了一些正面的好评:“我们一起散步/无话可说/我戴上耳机/后来看见他转头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拿下耳机问,什么?/他说,没什么。”

  乌青的诗歌在网络疯狂传播,有网友开始模仿创作“乌青体”。许多网友专门到乌青的微博主页底下嘲讽他,更有网友声称这样的诗歌自己一天可以写一百首,这种诗歌应该抵制,应该捍卫“诗歌的尊严”。

  乌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网友们是对乌青体进行模仿创作,他本人相当鼓励这种复制。“互联网的未来是开源的,诗也应该开源。”

  口水大战争执不休

  事实上,“乌青体”在2012年就引来过业内差评。早在2012年,香港诗人廖伟棠就对乌青作了评价:“这样的诗的唯一价值就是显示作者语言的贫乏程度已经达到极限。这不是实验也不是前卫,甚至连反诗都不是。”“诗是技术活亦是灵魂活,唯独不是时尚活。”但此次的讨论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乌青则已经习惯了陷入争论,他称自己“专业被黑15载。”但骂他的人比例已经下降。

  支持者如作家韩东在微博统一回复媒体:

  ■ 我认为乌青是天才,且有持续的专注力(这点不得了);

  ■ 其根源可追溯到杨黎的“废话”说及其写作,但这一枝的确结出了硕果;

  ■ 有人认为写法太容易,那你就写吧,解放诗歌生产力是其中应有之意;

  ■ 先锋即文体革命,所有的不适来自这里。

  有人讨论诗已是好事

  “诗歌对你来说,它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大理写诗生活的乌青告诉记者:“这分两说,诗是我追求和探索的东西。诗意则是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需求,像空气和水一样的必需。”

  至于近日网友关于乌青诗歌的口水大战,有评论认为,讨论喜不喜欢乌青诗歌是个有趣的好现象。“原本以为诗歌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处在很边缘的位置了,但短短几天里,有那么多人讨论诗歌,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本报记者 乐梦融




选稿:丛山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乐梦融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