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冬季养生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注重滋补的北、上、广、江、浙、鲁等地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认为:“中国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滋补养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手段,我们作为中医药事业的身体力行者,唯有用宗教般虔诚的态度进行保护和弘扬。留住中医药的文明血脉;也使人们意识到,养生从冬至开始,它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科学养生的理念。”也正是本着这种初衷,六年前,由东阿阿胶率先提议,通过举办冬至文化节最大程度地唤醒公众对于冬至滋补养生的重视。
科学养生 顺时而动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奉阴者寿”、“冬三月,闭藏”,以及《易经》中的“冬至阳生”等古人的养生哲学理念,为中国养生滋补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对于“冬藏”、“滋阴”等内涵的解读却有着一定的相通性。
古人始终倡导的“阴阳调和”在现代已被解读为“生命的和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质上自然的规律与循环都是为了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24节气的转换就是提醒人们遵照四季规律来养生。
到了冬至,也就到了冬三月闭藏之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进补,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作用,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下基础。
滋阴润燥 全面调理
在很多人的理念中,为了来年阳气的生发,冬季服食人参等温阳之物是养生的要义。
但实际上,由于冬季室内气温较高,空气干燥,人体本身就比较躁动,一味地养阳就容易上火而伤阴,最合适做法应是“善求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通过滋阴补充阳气。这也正是《皇帝内经》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由来。
由于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室外空气干燥,气候由阳热向阴寒过渡,生机潜伏,阳气内藏,人体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变化;再加上气候寒冷,开暖气或空调又导致室内环境干燥,更易伤人体津液,使人嘴唇干裂,咽干声嘶、口苦干咳,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
东阿阿胶有着深邃历史背景,中国首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益气。今天,东阿阿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滋补品,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多种养生疗效并不用冠以多么华丽的词藻,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滋补品。
中医理论认为,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如果肺气太盛就会损失肝肾功能,因此,冬令进补的时候,要注意肺部的调养,应多吃滋阴润燥之品,可用东阿阿胶、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或食品进行防治保健,以增加肝脏机能,抑制肺气过盛,从而达到养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