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为进一步弘扬荷文化,金湖县人民政府联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著名文学杂志《青春》承办的以荷为主题的全国散文大赛。征文要求:1、以“荷”为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健康;2、文体为散文(随笔),1000字左右为宜;3、作品须为原创……。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7月20日。联系人:
详情
作为小说家首先要清醒,千万不要妄图引领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站在这个时代的前面。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追忆杨沫:永唱青春之歌
2014年8月26日 12:32


 

 

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中)在座谈会上。王童摄

 

     “在暴风雨的黑夜里,你是驰过长空的闪电,多么勇猛,多么神奇……”这是电影《青春之歌》中主角林道静对共产党人卢嘉川说的一段台词。

    日前,在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杨沫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当年林道静的扮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朗诵起《青春之歌》片断,以缅怀杨沫,并说要“永唱青春之歌”。

    “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是美丽的。那大圆脸、金鱼眼、扁鼻子、阔嘴巴都极有韵味,潜藏着慈爱,百看不厌。一次我去看望她,临分手前,趁她心绪不定,我鼓足勇气,吻过她脸一次。母亲当时像触了电,全身抖动,几乎流泪。”在儿子马波的笔下,作家杨沫的形象被这样描绘。

    杨沫最为人知的作品当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当年发行120万册,“青春之歌”的热潮延续了相当长时间,目前已经累计发行500多万册,翻译成20多种文字发行到世界各国,同时以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发行。

    由于小说的创作成功和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小说出版一年后,《青春之歌》就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彩色故事影片,这部电影时长近3个小时的电影,获得巨大成功,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历程。

    《青春之歌》是一部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可深入探讨的价值与意义。“应该说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它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在北京市文联召开的“纪念杨沫同志诞辰百年座谈会”上这样说。杨沫长子马青柯则认为,当今,引导青年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欣赏优秀电影仍具有现实意义。

    这样一部影响时代的作品,自然也影响到马波。但他一度不能理解母亲写的《青春之歌》,因为他“一直希望母亲是个女八路,可她写出来的作品却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当时,马波甚至害怕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这部作品。

    不单是马波不解,《青春之歌》出版后也曾经受到了不少批评和非议,但在陈启刚看来,这是正常的,“世界上没有任何文艺作品是十全十美、不可批评的,《青春之歌》也不能例外”。   

    陈启刚说:“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多媒体迅速发展、多元思潮撞击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起《青春之歌》,仍然没有忘记林道静、卢嘉川、姜华、余永泽等艺术形象,证明真正为人民大众而创作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是青春常驻不可被磨灭的。”在陈启刚看来,书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象,而是一种生活的典范,满足了青年读者心中的渴望。

    有人说,林道静的原型就是杨沫自己,但事实上,真实的杨沫无疑比林道静复杂得多。在杨沫诞辰百年之际,每个人都再次勾勒出杨沫的形象。

    在马波心目中,杨沫是这样的:母亲的身上有很多面。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既有坦率的一面,又有虚伪的一面。可不管有多少面,她一辈子有三个亮点,一是离开第一任学者丈夫张中行,余永泽便有他的影子,走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二是写出没有工农兵脸谱化、流芳至今的《青春之歌》;三是晚年为受压迫受侮辱的弱者拔刀相助。




选稿:丛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黎姣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