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为进一步弘扬荷文化,金湖县人民政府联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著名文学杂志《青春》承办的以荷为主题的全国散文大赛。征文要求:1、以“荷”为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健康;2、文体为散文(随笔),1000字左右为宜;3、作品须为原创……。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7月20日。联系人:
详情
作为小说家首先要清醒,千万不要妄图引领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站在这个时代的前面。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澳门文学在内地亮相
2014年9月3日 08:34


 

   

 

    在日前举办的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家馆·澳门厅的启动仪式暨“澳门文学丛书”新书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自澳门回归以来澳门文学和澳门作家首次在内地集体亮相。澳门组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代表团,吴志良、姚京明、李观鼎、穆欣欣、吕志鹏、李宇樑、林慧娴、袁绍珊、汤梅笑、黄坤尧、赵阳、穆凡中等澳门著名作家参与此次活动,全面展示澳门作家的整体形象和实力。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说,回归15年来,澳门文学在保持独立地域特色的同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文学景象,我们对澳门文学的创作繁荣始终保持期待。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指出,近年来澳门文学发展很快,作家的文学创作跳出了澳门人写澳门事、抒发澳门情感的地域格局,写出了世界视野、人类的终极关怀,充分体现出作家们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思维和卓越的见识。这两项文学盛事既有澳门文学走出澳门的里程碑式意义,也是澳门文学水平和发展成果的一次重要的对外展示。我呼吁澳门作家要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题材,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澳门文化局副局长姚京明说,澳门有中西交融的历史和文明,历史的风云际会给澳门作家提供了写作资源,澳门文学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澳门作家李观鼎说,在物欲喧嚣、精神贬值的当下,笔成了我们这一群澳门人最大的念想。澳门作家用笔在大时代的边缘拓荒,捡拾起让城市遗忘的东西。

  作家出版社于2012年启动“澳门文学丛书”出版项目。该项目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等不同类型作品近40种,并分批出版。近期已推出22种,每种由一位澳门作家撰写,字数约25万字。参与撰写的作者既有澳门具丰富写作经验的前辈作家,亦有朝气十足的文坛新秀,全面网罗澳门文学界的创作人才,展现不同的写作风格,通过细腻的笔触书写出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澳门。

  澳门的文学发展历经数十年的起伏,现已进入蓬勃期。系统整理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推出“澳门文学丛书”,一方面是向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献一份厚礼;另一方面,忠实反映澳门文学的全貌,向澳门和内地读者展示澳门文学的特色和成就。

  正如《澳门日报》原总编辑、澳门资深老报人李鹏翥先生所说:“澳门文学根须是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树干伸延出来的。” 澳门文学作为中国文学母体主干的一个分枝,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澳门曾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前沿阵地,葡萄牙殖民者在那里统治了400年,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澳门是一座赌城,其实,澳门不是文化沙漠,那里有文化,有文学——文学可追溯到明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香山逢贾胡》。现代的澳门文学,应始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文学青年创办的油印刊物《红豆》使澳门文学开始生根。真正蓬勃发展,则是移民潮大规模掀起的上世纪80年代。

  澳门的新诗创作非常活跃,最具代表的是“五月诗社”和“如一诗社”,涌现出袁绍珊、凌谷、贺绫声、吕志鹏等代表性人物。散文也是澳门创作的一支劲旅。澳门的散文由于多半寄生在报刊上,因而大多数是叙事与议论并重,尤其讲究知识性与趣味性。澳门的散文作者有李鹏翥、鲁茂、林中英、吴志良、穆欣欣等等;他们的散文或写事抒情、感世忧时,或针砭时弊、怡情益智。澳门的小说创作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梁淑淇、邓晓炯、李宇樑、寂然等佳作频出。近年来,澳门文学评论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文学评论专著的出版也渐入佳境。

  “九九”回归后,澳门文学在“澳人治澳,一国两制”的背景下,加强了与内地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了它的文化市场,扮演了沟通中国内地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继站的重要角色。因而,在保持其地域性特点的同时,澳门文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文学景观。

  在“澳门文学丛书”出版座谈会上,梁鸿鹰、张陵、施占军、石一宁、邱华栋、徐坤等11位内地知名文学评论家纷纷发言,为澳门文学“把脉”,与澳门作家交流互动。




选稿:丛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 鸥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