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为进一步弘扬荷文化,金湖县人民政府联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著名文学杂志《青春》承办的以荷为主题的全国散文大赛。征文要求:1、以“荷”为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健康;2、文体为散文(随笔),1000字左右为宜;3、作品须为原创……。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7月20日。联系人:
详情
作为小说家首先要清醒,千万不要妄图引领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站在这个时代的前面。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燕赵风骨,文学冀军
2014年9月3日 08:38


 

    今年河北成为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主宾省,河北省作家协会组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河北作家代表团,其中既有关仁山、谈歌、胡学文、刘建东、李浩、张楚等著名作家和实力派作家,也有刘荣书、杨守知、施施然、叶勐等新锐作家,还特邀了王蒙、翟泰丰、从维熙、苏叔阳等驻京作家参与此次活动,全面展示河北作家的整体形象和实力。

  中国作家馆围绕河北籍的作家举办了河北文学高峰论坛、河北作家与蒙古作家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河北青年作家丛书》以及关仁山“农村三部曲”收官之作《日头》也在此间首发。

  近日有胡学文、张楚、大解3位河北作家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河北文学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诗歌、散文、戏剧发展史上,河北作家常常领风气之先。从古到今,河北作家大多有一种风神健拔、意气骏爽的精神底气,那就是为人们所称道的“燕赵风骨”。孙犁的《荷花淀》、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梁斌的《红旗谱》等等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一代又一代河北作家锐意进取,潜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闪耀着人类文明熠熠光辉的经典著作,奠定了河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铁凝以她出色的表现能力,开拓出一条把“五四”以来的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为一体的写作道路,把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追求安置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在展现人的心灵、命运的同时,极力开掘人性的深度,作品充满了温暖的诗意。贾大山是短篇小说高手,是河北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家。1982至1985年,习近平在正定县工作期间,与贾大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贾大山去世后,习近平写了《忆大山》一文,对贾大山表示深切的怀念。90年代中期,在个人话语写作流行文坛,小说中的故事普遍匮乏的情境下,何申、谈歌、关仁山“三驾马车”异军突起,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在全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锐作家胡学文、刘建东、李浩、张楚“四侠”脱颖而出。“四侠”是一个有意识地从世界文学汲取营养的群体,他们的艺术手段有了更积极的追求,作品价值有了多方位的取向,创作个性有了多色彩的张扬,在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河北文坛上,表现出勇于突破和超越的锐气,展现出河北文学新的气象和活力。

  多年来,河北作家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在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中,河北作家屡获殊荣,表现出强劲的创作实力。

  从河北走向全国的王蒙、蒋子龙、从维熙、徐怀中、苏叔阳、李瑛、阎肃、王朝柱等河北籍作家,更是成为新中国文学版图上一座座峭拔挺立的山峰。

  评论家雷达认为,“三驾马车”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所以出现在河北,是由于河北作家非常关注中国农民的命运,注重探索乡土文明,有社会担当,这和燕赵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有关,“河北四侠”和“三驾马车”有传承和血缘关系。 河北作家从“三驾马车”到“河北四侠”,走的是中国传统与世界新潮融合的道路,在世界的大背景下走中国化、本土化道路,书写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说,从文学体裁看,在河北当代文学发展初期,主要以小说和诗歌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河北作家在坚持小说和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在报告文学、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方面也陆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产生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

  从题材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单一的以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到今天河北作家创作视野日益开阔,创作题材覆盖农村、城市、军事、校园等各个领域,真正展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燕赵大地文脉昌盛,人才辈出,河北文学繁盛葱郁,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以其鲜明的文学精神、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建构起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选稿:丛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文 一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