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为进一步弘扬荷文化,金湖县人民政府联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著名文学杂志《青春》承办的以荷为主题的全国散文大赛。征文要求:1、以“荷”为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健康;2、文体为散文(随笔),1000字左右为宜;3、作品须为原创……。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7月20日。联系人:
详情
作为小说家首先要清醒,千万不要妄图引领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站在这个时代的前面。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小盒子的爸爸》传达自由的含义
2014年9月5日 06:11


 

 

    《小盒子的爸爸》,这是一套根据真实信件制作的书。简体中文版近日引进出版。

  书里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二战爆发时,李娜珂才六岁。战争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个犹太小女孩不得不与家人分开,孤独地寄人篱下。她父亲托人陆续给她寄去九个小本子,用美丽的图画和文字,表达着对女儿的爱。爸爸写、画,女儿读、梦想。这些小本子,成了父女共同存在的空间,他们同呼吸、瞥见希望的曙光。

  战后,这九个小本子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李娜珂把信捐给了博物馆。它们跨越时空,永远为我们传达着“自由”的含义。

  父亲雅各布·万·德尔·赫登,荷兰犹太人,生物学家。在纳粹占领荷兰期间,他加入抵抗组织。但他最著名的,是写给女儿李娜珂的信。这些充满温情和乐趣的图文,不仅显示了父女情深,也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下的坚强、乐观。

  引进版《小盒子里的爸爸》设计为一个独特的书盒,打开后是十本精致的线状小册子:一本序言,九封信件。信件完全按照博物馆收藏的原信来设计制作,大小和当年父亲写给李娜珂的信一模一样。每封信都采用了双语对照:左侧页面为中文,右侧页面则为信件还原,可以看到爸爸图文并茂的信件,许多小小的画儿非常可爱。




选稿:丛山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夏琦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