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上海作协将于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14:00在巨鹿路675号作协大厅举行2014上海写作计划首场中外作家交流会,2014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是“时时刻刻”(The Hours)。交流会由陈丹燕主持。届时,三位驻市作家和走走,将和读者一起畅谈文学的“时时刻刻”。欢迎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
详情
其实,诗写得让人难以理解,是审美的接受障碍。周啸天的诗非常好懂……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文学织就中斯交流合作的纽带
2014年9月18日 06:05


 

中斯作家对话交流。

 

    当地时间9月15日下午,中斯作家交流对话会在中国主宾国活动区举行。中国作家阿来、徐则臣,斯里兰卡作家塞纳·托兰德尼亚、帕尼特·阿巴亚逊德勒博士四位中斯作家,就“文学——中斯文化交流的纽带”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阿来:希望斯里兰卡作家了解当代中国文学


  首次来到斯里兰卡的阿来表示,据他观察,斯里兰卡作家对当代中国文学了解不多。但随着中斯出版界版贸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读者将会看到斯里兰卡优秀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中文版,斯里兰卡读者也将会看到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创作的僧伽罗语(英语)版的小说、诗歌、散文。对佛教很关注的阿来认为,1600年前我国高僧法显开启了中斯交往长河。今天,中斯两国作家虽然彼此不太了解,但随着一个新的文化交流时代的到来,延续1600年的文化交流传统将继续,两国作家、读者彼此间的了解将加深。


  徐则臣:想了解斯里兰卡城市文学创作现状


  徐则臣说,此行特别想和斯里兰卡作家交流城市文学创作,比较一下他所写的北京和斯里兰卡作家笔下的科伦坡有什么不同。


  徐则臣说,多年来,他看到城市文学的范本大多是欧美国家的城市文学作品,其中虽然有一些经验可资借鉴,但并不能解决创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也许能找到城市文学创作的真经,那就是斯里兰卡作家是如何理解城市、如何理解城市人、如何书写科伦坡这座城市的。徐则臣认为,斯里兰卡作家关于社会、文学、人生的反思,是中斯两国作家共同的财富。


  塞纳·托兰德尼亚:中国文学作品在斯受青睐


  中国同行的到来,让塞纳·托兰德尼亚很是兴奋。作为斯里兰卡唯一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僧伽罗语翻译的文学研究者,塞纳·托兰德尼亚本身也是短篇小说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已发表作品25部。


  塞纳·托兰德尼亚在发言中详细地梳理了中国文学在斯里兰卡几个世纪以来的翻译、出版状况。其中,《孙子兵法》《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均是由塞纳·托兰德尼亚由英文转译为僧伽罗语版。不仅如此,塞纳·托兰德尼亚对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诗歌和中国戏剧也情有独钟并转译为僧伽罗语。塞纳·托兰德尼亚表示,虽然转译文学作品会损失作品本身的内涵,但是在斯里兰卡出版后,还是受到斯里兰卡读者的青睐。


  帕尼特·阿巴亚逊德勒:小时候就知道中国红灯笼


  帕尼特·阿巴亚逊德勒博士是斯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身为斯里兰卡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社会学、人类学高级讲师的他表示,他父亲创办的图书馆里有很多种中国图书,使其小时候就有机会了解中国,比如中国的红灯笼、中国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及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印象,帕尼特·阿巴亚逊德勒博士说,中国的老子、庄子、墨子等大思想家的作品他非常喜欢。此外,他还喜欢中国当代文学作家虹影的文学作品。在他心目中,读中国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文学像一盏灯,照亮了斯里兰卡人民的心灵。他希望中斯两国作家经常交往,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希望中斯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特派记者 韩东 摄)




选稿:丛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作者::章红雨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