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上海作协将于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14:00在巨鹿路675号作协大厅举行2014上海写作计划首场中外作家交流会,2014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是“时时刻刻”(The Hours)。交流会由陈丹燕主持。届时,三位驻市作家和走走,将和读者一起畅谈文学的“时时刻刻”。欢迎广大会员和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
详情
其实,诗写得让人难以理解,是审美的接受障碍。周啸天的诗非常好懂……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诗歌创作需回归语言本体
2014年9月19日 11:21


    江苏青年诗人双年奖颁奖仪式暨江苏青年诗歌创作座谈会在宁举行

    “没有喧嚣,没有纷乱,也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与情况,在沉潜和安静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诗歌主张,坚持江苏气派的诗歌风格。”日前,江苏青年诗人双年奖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对于江苏诗歌与诗人的这番评价,也正是许多人眼里对江苏诗歌的印象。致辞中,获奖诗人梁雪波则表示:“诗歌能够缔造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既忠实于外部真实的冲击,又谨守诗歌艺术的内部法则。在这由词语构筑的秩序中储存着我们的情感、智慧和灵魂成长的秘密。”在随后举行的江苏青年诗歌创作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多位评论家与十位入围双年奖的青年诗人共聚一堂,在共同勾勒诗意江苏的同时,对于当下青年诗人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当下社会信息量巨大,这也给优秀诗歌文本的梳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你追求的是什么?动机又是什么?无论是功利境界,还是道德境界,都要求诗人有清醒的思辨能力。”首师大中国新诗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说。“有些好诗人、好作品因为信息量太大而被遮蔽,有些诗人成名后被‘贴标签’,也形成了一种遮蔽,在这种情况下,重启安静写作的状态很重要,但同样可能被遮蔽。”《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子川表示:“但是文本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好的文本不断涌现,才能构成良好的诗歌生态。”

  “当下中国新诗进入了新的高潮,刊物量翻番,诗歌也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获得了很大关注,但我总觉得,许多人写得太快,太随意,有半成品的感觉。”《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直言。他的这个观点,引起在场多位学者、诗人的共鸣。“在所谓诗意匮乏的年代,诗歌产量如此高,也是一件奇怪的事。”南师大教授何平说,“诗歌产量太高,诗评家根本来不及阅读,而个体诗人的写作又极不平衡,诗意究竟应当怎样去发现?又怎样用语言组织表达出来?似乎很少有人去考虑。但是在语言上没有贡献的作家,基本不可能成为经典作家。”

  “如果说你的写作不能归类,说明你的写作还在生成阶段,也可能是因为完全没有方向感。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在年轻诗人中太多。”中国作协创研室研究员霍俊明说,“写作的黑暗期被严重压缩,这一过程来自时间、来自精神性,这个必经的阶段在当下年轻诗人中很少经历。”

  对于这种情况,扬州大学教授叶橹的意见是:无论面对多么庞大的诗坛,你只在你的诗里找到自己。“年轻人喜欢先锋,但先锋是否就意味着摈弃意向、摈弃优秀的传统?进行没有基础的创新,这是有问题的。”他提出,“一首诗如果只能读出一种意思,都不是好诗。对现实的简单重复、复述是无意义的,年轻诗人不能有人云亦云的心态,需要加强对语言的把握和对意向的体会。”“诗歌不仅是语言修辞的手艺,也是自我的内心修炼。能写多好,走多远,不仅考量记忆,更多是灵魂向度、生命向度,这是每个严肃的诗歌写作者值得为之奋斗的。”梁雪波说。

  汪政、储福金、王彬彬、谢克强、张洪波、宗仁发、朱零、谷禾、胡弦、于奎潮、何同彬等评论家、诗人到会并发言。




选稿:丛山  来源:文学报  作者: 张滢莹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