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一些巨著的诞生和发表,与上海文人和文化机构有很深的渊源
老舍诞辰115周年
长子舒乙在沪谈“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骆驼 祥子》将来沪演出

舒乙讲述父亲老舍与上海朋友的故事。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周恩来总理曾骄傲地说:“我和老舍、王统照、郑振铎同庚”。
为纪念老舍诞辰,北京曲剧《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将于今年秋天赴沪演出,老舍的长子舒乙值此南下,出席了思南读书会举办的讲座“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北京曲剧由老舍命名而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这次京味文化与海派文化的结合,亦是对老舍与上海深厚情谊的纪念。
老舍虽没有在上海住过,但几次重要的经历都在上海。他最早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都发表在《小说月报》上,《茶馆》则发表在《收获》杂志的创刊号上,这些巨著的诞生和孕育都与上海文化人和文化机构有着很深的渊源。
老舍在上海期间曾与文学出版家赵家璧有一次重要的谈话。赵家璧时任良友出版公司文学编辑,编写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老舍对赵先生说,“美国人刚翻译了我的《骆驼祥子》,如版税寄来,你给我出老舍全集。”就此,晨光出版社成立,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巴金的《第四病室》、《寒夜》,钱锺书的《围城》等。后来虽没有出老舍全集,但是赵家璧把老舍的作品一本一本地出全了。
巴金当时作为上海文联主席,和担任北京文联主席的老舍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在舒乙眼里,巴金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作家。在《怀念老舍同志》一文中,巴金写道:“倘使我有一天真的见到了老舍,他约我去吃小馆……我会紧紧捏住他的手,对他说,‘我们都爱你,没有人会忘记你,你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
舒乙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地山是老舍写作上的引路人,而郑振铎是他的伯乐。当时,老舍还在英国教汉语,看见许地山在写小说,也想写,这便有了《老张的哲学》。一次他把手稿拿给许地山看,许先生看得哈哈笑,说“你把它寄回国内给郑振铎吧”。
老舍在英国写的前三部小说,都在郑振铎在上海创办的《小说月报》上发表。而白色恐怖时期,郑振铎去往欧洲期间,亦是老舍代为转信,可见两人情谊之深。老舍曾评价郑振铎道,“这个人太杂,如果他写小说,一定是大作家。”
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见证和记录下这个真实的世界,借巴金先生的话,“他虽然含恨死去,却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