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本周将揭晓 大热门村上春树继续“陪跑”?

村上春树在赔率上排名第一,为获奖最大热门。
如果不出意外,诺贝尔文学奖将在北京时间10月9日晚,给出今年的答案。和往年一样,答案揭晓之前,各种猜想甚嚣尘上,多年的“陪跑员”村上春树们,又一次被拉出来“陪跑”。但这一切注定只是嘉年华式的娱乐,与预测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口味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但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难以捉摸的背后依然存在某种规律性,这里面透着评委们对文学的一贯看法,和人情世故。具体地说,在“惠顾”几大洲之后,崇尚“风水轮流转”的诺奖评委今年可能会将视线投向少数族裔作家。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著名陪跑员们”基本依然“陪跑”?
诺奖揭晓临近,不少文坛“著名陪跑员”再一次登陆各大预测榜单。这里面有村上春树,有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有阿多尼斯,有米兰·昆德拉,有菲利普·罗斯,有托马斯·品钦。当然还有中国的诗人北岛。
青年报记者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这些名家如此热衷,大有“锲而不舍,非让他们获得诺奖”之势。其实,诺奖这件事与作家的名气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在青年报记者迄今报道的10届诺贝尔文学奖中,10位获奖者中,算得上具有世界盛誉的大概也只有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莫言虽在中国很有名,但西方人对他了解依然不多)。大部分是小有名气,甚至是无名之辈。比如2009年获奖的罗马尼亚裔德籍作家赫塔·米勒。记得她获奖当晚,记者问了许多中国评论家,知其者寥寥无几。人们不住地发问——怎么会颁给这么一位听都没听说过的女作家?
但是,诺奖评委会的那些评委们就喜欢做这种出人意料之事。这类事做多了,人们就不得不怀疑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而根本就是诺奖评委会的一种政策。评论家止庵对青年报记者说,诺奖的两大任务之一就是“确认文学成就”。但这种“确认”是有前提的——不是此时如日中天,再颁个奖以示“锦上添花”,而是作家德高望重,此前的作品已奠定了重要的文学地位,只是现在垂垂老矣,新作不多,他们需要用诺奖来给自己定论。说到底就是那些“即将被遗忘的著名作家”。诺奖评委们大多年事已高(很多是八九十岁),可能他们与这些作家更为心灵相通吧,所以格外关照。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记者报道过的10位获奖者中,有点名气的要么得奖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品特、多丽丝·莱辛),要么老迈难当、封笔多年(特朗斯特罗默、爱丽丝·门罗)。诺奖压根儿就不喜欢当红作家。所以“著名陪跑员们”今年基本依然“陪跑”。
“二级作品和书写者”的乐园?
止庵所认为的诺奖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开拓文学视野”。也就是说,有些写得还不错的作家如果不被授予诺奖,就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被人们关注,只有获奖,他们的作品才可能被读到。诺奖评委力求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给那些有思考的冷门作家一个鼓励。过去10年的获奖作家中像帕慕克、勒·克莱齐奥、赫塔·米勒,包括莫言都是在此之列。
但为了让人们关注冷门,诺奖也付出了一定声誉上的代价——给冷门作家以鼓励,虽然出于好心,但有不少冷门作家的水准,确实没法与那些大牌作家相提并论。而这些冷门作家势必占据了那些本应该获奖的大牌作家的席位。即便如此,诺奖评委依然保持着他们对于当红作家一贯的偏见,我行我素。于是最终获奖的不是写不动的,就是没听说过的。这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诺奖的品位。
作家唐诺最近在一篇名为《早该把诺贝尔奖给昆德拉了,阿猫阿狗都得了》的文章中,尖锐地说:“不要昆德拉,也一直没要乔伊斯、普鲁斯特、格林、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和纳博科夫,这难以用失误来解释了,所以里面必定有某些很稳定很确实的东西——纯粹从文学自身来看,诺贝尔奖其实一直是保守的,乃至于平庸的,基本上,较合适它的是那些不错的二级作品和书写者,它不太敢要、甚至畏惧那些一下子超过太多走得太远的东西,那些太过复杂以至于无法顺利安装回当前人类世界的东西。那些难以在第一时间就获得至少某一种‘政治正确’名目的异心东西。”
显然,在唐诺看来,不管是给老作家确认文学成就,还是给无名者出头露面的机会,无论抱有何种“高尚”的理念,其结果都是诺奖日益沦为“二级作品和书写者”的乐园。
诺奖有点像中国的一些官方电影奖项一样,获奖者与热门者很少有交集,而且评委对人们的呼声基本是无视的,或者刻意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最后也就难免陷入自娱自乐的尴尬。这从近年诺奖获奖作品销售平平便可窥一二。
“胡椒面”该撒到非洲了?
但无论存在何种非议,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一时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当然,除了照顾老者和冷门作家之外,评委们还有一大喜好就是撒“胡椒面”。著名评论家、诗人叶匡政昨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提醒注意诺奖“文学地缘”问题。在2013年颁给了代表北美洲的爱丽丝·门罗,2012年颁给了代表亚洲的莫言,2011年给了代表欧洲的特朗斯特罗默,2010年给了代表拉美的巴尔加斯·略萨后,叶匡政认为,今年的诺奖得主不太可能在这几大洲中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年呼声很高的美国作家,如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等,获奖的几率不大。而中国诗人北岛的得奖可能性不高也是这个道理,毕竟莫言已经捷足先登。叶匡政说,当年品特和多丽丝·莱辛两位英国作家,在4年之中相继获得诺奖,这已经引起了业内的惊叹,“以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莫言之后,应该十年八年之内不太可能再有中国作家获奖。”
那么今年的诺奖“胡椒面”应该撒到哪里了呢?非洲?在叶匡政看来,非洲作家的得奖概率起码远比村上春树要高。但他又认为,纯粹的非洲作家获奖的可能性并不高,“生活在欧美的少数族裔作家”概率更大。因为这样做,既满足了诺奖评委兼顾各大洲的安排,同时这些作家因为生活在欧美,他们以英语写作,语言上容易为主流文坛所接受。此外,他们那些带有“异域”色彩的写作,又是诺奖评委们所喜欢的。
当然,考虑到上文的那些规律,这个少数族裔作家不能太当红。
巧的是,著名的英国立博公司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出生于非洲肯尼亚的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这次突然排到了第二。提安哥虽然属于非洲,但他近十几年来一直旅居美国。似与“生活在欧美的少数族裔作家”相契合。而且曾以《一粒麦种》、《孩子,你别哭》、《大河两岸》等反殖民小说影响过几代人的提安哥,生于1938年,今年已经76岁,似乎也到了“确认文学成就”的岁数。那么今年究竟是不是安提哥?面对诺奖之前数不清的出其不意的历史,人们忽然间又有了一点点茫然。
[相关链接]
英国博彩公司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
村上春树 5/1
恩古吉·瓦·提安哥 6/1
阿西娅·吉巴尔 10/1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10/1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12/1
乔恩·弗斯 12/1
阿多尼斯 16/1
米兰·昆德拉 16/1
菲利普·罗斯 16/1
彼得·纳达斯 20/1
北岛 20/1
米尔恰·卡塔雷斯库 25/1
高银 25/1
托马斯·品钦 25/1
翁贝托·艾柯 33/1
努鲁丁·法拉赫 33/1
达契亚·玛拉依妮 33/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33/1
唐·德里罗 33/1
阿莫斯·奥兹 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