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字就能“凑”出一本厚书?最近,号称“张爱玲最后遗作”的未竟小说《少帅》的繁体版图书出版,简体版也即将问世。不过相比阅读张爱玲自己都写不下去的这部小说,读者更感兴趣的可能还是,这区区3万字怎么就能做成一本书?
厚度不够英文来凑?
有关《少帅》图书厚度的疑惑,在这本书面世后顷刻消散——读者发现,这书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一本小册子,而是拥有296页的一本相当体面的厚书!不过打开书才发现,《少帅》的中文译作一字也没有增加(张爱玲《少帅》原作是用英文写的),还是短短的7个章节,连个中篇小说都算不上,却多出了作为第二部分的英文原稿,还有作为第三部分的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评论。有读者算了一笔账:《少帅》中文译本3.7万字,英文原作2.3万字,再加上数万字的评论,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如若再配上一些图片,这书的确非常“体面”了。
不过,《少帅》这“中英文对照”来得有点蹊跷。这已经不是张爱玲的英文小说第一次被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出版了。几年前她的未曾发表自传体英文小说《雷峰塔》和《易经》,也被译成中文出版。可是那两本书就没有来个“中英文对照”。原因显而易见:《雷峰塔》和《易经》加起来已经写了30多万字,出书足够厚了,如果再“中英文对照”,那不仅有画蛇添足之嫌,还会使图书“超重”。
急功近利心态弥漫
如果说张爱玲的“被注水”还是颇为无奈,那么不少名人出书“注水”就是有意而为之。在不久前的上海书展上,一位笑星出了一本自传体新书,同样也是厚厚的一本,内容字数却只有六七千字。翻开书,满眼都是笑星的肖像,让人恍惚觉得他的头像比他的文字还要多。此外,青年报记者还见过有名人出“图文书”,通篇都是图片,所谓文字也不过是图片说明罢了,但经过包装也确实显得相当“厚重”。
出版人章秦川对青年报记者说,若以《少帅》不到3万字的短篇小说篇幅,要出书也不是不可以,按照现在通行的办法,遗产执行人完全可以将张爱玲的几个短篇合在一起推出小说集。至于那位笑星的新书,六七千字主要都是回忆童年往事,每篇都几百近千字,形似作文,“我觉得这位笑星的童年肯定不止这些字,他完全可以沉下心多写一点。六七千字打印出来也就两三页,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出书的。”
他们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章秦川一针见血地指出,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名利或其他因素的诱惑之下,他们已经等不及了。于是,明知不够厚重,才疏学浅,却还要勉为其难出书,以彰显文化。只是,在这种急功近利心态下出的书,注定只是肆意“注水”的拼凑之作。水准不仅得不到彰显,而且会留下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