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诺奖缘何特别青睐法国文学
2014年10月10日 05:49


 

 

 

诺奖缘何特别青睐法国文学 由于作家的坚守与政府的扶持,已有15位法国人获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又一位法国作家摘得诺贝尔文学奖,距离上一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2008年获得此奖,仅仅相隔了6年。这真是个让其它国家甚至大洲“羡慕妒嫉恨”的节奏。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年表上一查,相隔6年还不算是最短的。事实上,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位获奖者就是名叫苏利·普吕多姆的法国诗人,1904年又颁给了另一位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此后,直到1964年萨特获奖前的半个多世纪里,诺奖以平均6到10年的间隔不断落在法兰西土地上。萨特之后,也许是诺奖评委广泛地聆听到了更辽阔文学世界的呼声,使得更多的选择涌进了投票箱。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国人神奇的获奖韵律又有某种回归之势。迄今为止,在111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有15位法国籍获奖者,堪称世界之最。

  法国文学为何特别受到诺奖的青睐?通过采访,记者追寻到这样两个答案:法国作家在文学本质上的坚守和法国政府在文化传播上的积极扶持。

  

当代法国作家仍在坚持写作

  “说实话挺吃惊的,跟其他得奖者比起来,莫迪亚诺不属那种破坏性非常大的先锋作家,没有非常鲜明的异于传统的追求。”法语文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介绍说,莫迪亚诺的作品在法国属于略带一点通俗的,大众接受度不错。就拿莫迪亚诺2007年出版的最新作品《青春咖啡馆》来说,依旧以回忆和寻找为主题,“带一点淡淡的忧郁,很符合文学青年的需求”,在法国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10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翻译家曹元勇向记者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阅读莫迪亚诺几部重要作品《青春狂想曲》、《暗店街》、《环城大道》的印象——有点历史感,有点寓言色彩,写得也比较短、比较抽象,有点杜拉斯的感觉。“即使莫迪亚诺今天得奖了,我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特别大的作家,至少在小说观念上、在语言上,他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地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位“写作不让人吃惊、获奖倒让人吃惊”的作家载入了史册?曹元勇认为,首先是法语文学的魅力。“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法兰西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其辐射面直达北欧、俄罗斯。在当代,法国文学总有自己的追求和创造,引领了多次文学潮流,这是法国文学了不起的地方,我感觉这次获奖是法国文学的又一次胜利。”其次是莫迪亚诺个人写作上的坚持,“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写作,到现在也写了四五十年了,由于他的坚持,才成为了法国文学重要的作家”。

  袁筱一也持同样观点。她说:“法国人不再像19世纪那样有大的潮流、流派和文学集团去影响世界,但当代的法国作家还是在坚持写作,不受外界诱惑地坚守文学本身的东西,以文学立命。这次的获奖,就是坚守的成果。”

  

政府出面向世界推介本国作家

  袁筱一提到,在坚守文学本身的写作之外,莫迪亚诺的获奖还拜一个重要因素所赐:法国政府文化政策长期不懈积极扶持。她告诉记者:“参加巴黎书展也好,参与法国文学的翻译项目也好,总能感觉到法国从政府层面在非常努力地向世界推荐他们认为好的作家和艺术家,为他们扩大影响力。”

  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青春咖啡馆》的中文译者、法语翻译家金龙格凭借此书获得2011年傅雷翻译奖后,曾这样写道:“很多人都羡慕从事法国文学翻译的译者,因为他们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践自己理想的同时,还是法国积极的文化传播政策的受益者,法国政府对法国从事文学翻译出版的出版社和译者有着非常积极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金龙格举例说:“比如法国文化部下属的国家图书中心(CNL)可以为出版社分担50%至60%的翻译成本,而译者则可以根据一部作品的难易度和篇幅长短申请获得1100至6600欧元的翻译经费。另外还有法国文化部或者民间组织资助建立的翻译协会,如果你有一个翻译项目要实施,他们可以提供完全免费的安静、舒适、方便的住所和生活补助。法国从1981年开始实施这些鼓励政策之后,法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袁筱一告诉记者,莫迪亚诺并不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作家。也许,正是由于法国政府积极的文化传播政策,使得优秀的本土作家不用走出书房,就能赢得全世界的读者,抵达诺奖的巅峰。




选稿:丛山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越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