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村上春树注定“千年陪跑”?
2014年10月10日 05:53


 

连续六年入围、领跑文学奖赔率榜仍铩羽而归—— 村上春树注定“千年陪跑”?

  据瑞典皇家学院官网数据显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有210位提名候选人,36位首次获提名。其中,村上春树恐怕是国内读者最为熟知的一位。他连续6年入围、并稳居赔率榜高位,其小说也是本本畅销,却逃不出“年年领跑、次次陪跑”的怪圈,村上与诺奖屡屡失之交臂究竟为哪般?

  

文学奖评委究竟“好哪一口”?

  诺贝尔文学奖究竟“好哪一口”?获奖名单每新添一位作家,都会激发读者及文学评论家对于诺奖价值判断“风向标”的揣摩。纵观历年颁奖词,倒是能从中提炼出几个高频词汇——理想主义、人道主义、艺术激情、良知与自由、人类文明等。

  村上春树风格普遍被认为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致力于日本文化研究的学者姜建强认为,其作品“缺少对日本现实的关照,缺乏对现实日本的热情。好像日本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他还是用自己的方式编织着多崎作、田中卡夫卡……”

  村上作品的中文译者之一施小炜,曾用“关怀人类,慰藉心灵,缓解无聊”来形容村上,“总体而言,他的作品应当被视为是契合优秀文学标准的”。文学评论家白烨则认为,相比影响力,诺奖更看重作品的文学性,“村上的作品流行性较强,但与纯文学写作还有一定区别”。

  村上自己也曾直言,大多数日本书评人和作家都不喜欢他。“我就像永远的丑小鸭,绝对变不了天鹅。”

  

嗅不到泥土和血腥的气息?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此后 《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小说屡创图书销售纪录,引发“村上现象”。在诺奖这个学院派气息浓厚的话题下,村上堪称最具流行文化色彩的面孔——不只是因为惊人的销量数字,更因他本人就是流行文化的忠实拥趸。他跑马拉松、读美国惊悚小说、对爵士乐如数家珍。

  施小炜曾为村上鸣不平:“好作品与畅销,应该互不矛盾。”但对于这位新作每每掀起抢购狂潮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文学界却多持保留态度。东京大学前校长莲实重彦曾经点出村上小说的死穴:将小说作为容器,将语言作为装置,将人物作为符号,将读者作为消费群。“嗅不到泥土和血腥的气息。”

  流行与深度,看起来水火难相容。不过,莫言2012年获诺奖后曾在采访中谈及,“村上作品中有很多我欣赏的东西,他书中的现代性、与年轻人贴得很近的这种素质,是我的作品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很敬重他”。

  

差的只是一点点运气?

  当然,撇开文学本身,也有一些偶发因素。按照诺奖“文学地缘”的常规原则,2012年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近几年内诺奖再度“花落”亚洲作家的几率较小。况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都曾折桂,考虑到诺奖一贯“照顾全世界多个民族”的惯性,日本作家再次胜出的希望也变得渺茫。不过,正是在对村上能否获奖的一波波热议和猜测中,他的作品反而被传播得更广。 本报记者 许旸




选稿:丛山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