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盘点诺奖“炮灰”
2014年10月11日 05:34


所有法国作家都不可能在今后一两年得奖了,甚至连整个法语写作都被“连累”了,所以,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陪跑十多年

 

2014年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法国作家

  代表作《星形广场》、《夜巡》、《环城大道》、《暗店街》

  获奖理由:“他用回忆的艺术唤起了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掀开了被占领时期生命世界的面纱。”

  所有法国作家都不可能在今后一两年得奖了,甚至连整个法语写作都被“连累”了,所以,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2013年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女作家

  代表作《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逃离》

  获奖原因:“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瑞典学院在官网上写道:“一些评论家将她比作加拿大契诃夫。”

  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就远离了北美,之后的20年,诺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欧洲,然后在非洲、亚洲、南美洲逛了一圈,最后在去年临幸北美。对于瑞典人来说,给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没啥区别,所以,罗斯还是继续等!

  

2012年

  莫言,中国作家

  代表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

  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在中国作家阎连科今年获得欧洲重要的文学奖卡夫卡奖后,似乎有了进军诺贝尔奖的希望。虽然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先获得卡夫卡奖,但阎连科还得等几年,等到大家忘了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忘了莫言……何况,对于欧洲人来说,有了莫言这种写中国的作家,为何还需要阎连科呢?

  

2010年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秘鲁诗人、作家(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

  代表作《城市与狗》、《绿房子》、《首领们》、《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获奖理由:“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米兰·昆德拉陪跑了十多年,给他或不给他其实都没什么好说的了。这就像略萨一样,马尔克斯获奖之后,为何还要浪费一个名额再给他的小伙伴呢?结果略萨就是身板好,等啊等,年年都是热门,结果还真等来了。昆德拉要等到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不好意思不给他为止吗,可是他已经85岁了!

  

2009年

  赫塔·米勒(Herta Mller),德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

  获奖理由:“她的文章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出了底层社会的众生相。”

  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和赫塔·米勒有着相似的出生背景:前共产主义国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一匹黑马,在获奖名单揭晓前人人都在打听她是谁,她那时在中国只出版过一本书《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尽管去年没有得奖,但国内一个出版社押宝在她身上,在大半年里出了她的好几本书。但她是不可能得的,瑞典文学院的老头似乎“瞧不起”非虚构写作。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英国女作家

  代表作《金色笔记》

  获奖理由:“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阿尔及利亚法语女作家阿西娅·杰巴尔,是法国前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作家,用法语写作,受法国人欢迎,这个背景让人联想加缪。她反抗过父权和家庭,在作品里为女权而战,在她身上有更多女性主义烙印——但我们已经有莱辛奶奶了。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土耳其作家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纯真博物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获奖理由:“在追求故乡忧郁灵魂的旅程中,发现了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全新象征。”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年年也是热门,政治很正确:处理纠结、复杂的宗教、文化、族群、历史冲突。奥尔罕·帕慕克获奖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为什么不是奥兹呢?

  

2005年

  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英国作家

  代表作《看管人》、《归家》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挪威剧作家尤恩·弗瑟,自1994年以来,剧本已经900多次被搬上全球各地舞台,包括上海。他获奖的最大阻碍是国籍,2011年诺贝尔奖刚刚给了瑞典人,难道只隔了3年就又回到北欧了?等等吧!

  

2004年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奥地利作家

  代表作《女情人们》、《钢琴教师》

  获奖理由:“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事情。”

  在耶利内克获奖时,文学界就说过,要给奥地利作家,也得先给彼得·汉德克啊!不管有多少人为耶利内克辩护,选择他真的是瑞典文学院这些年最大失误之一。彼得·汉德克是中国戏剧导演孟京辉常提到的名字,在戏剧圈如雷贯耳,和文德斯合作过电影《柏林苍穹下》。尽管刚得了易卜生奖,但他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阻碍是“政治不正确”。他跟前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有私交,曾为米洛舍维奇辩护并参加他的葬礼。




选稿:丛山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石剑峰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