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用现实题材,书写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希望
2014年10月22日 06:03


    围绕孙颙《缥缈的峰》、叶辛《问世间情》、程小莹《女红》、薛舒《远去的人》4部新作,上海作协日前召开了“上海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对沪上的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聚焦。

  《缥缈的峰》中,孙颙从更广阔的视野关注都市人的生活和心理遭际,呈现了现代道德生活展开的过程。叶辛的《问世间情》从“临时夫妻”这一角度切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情感生活。《女红》中,曾经荣耀的上海纺织行业面临残局,程小莹将笔端触及城市生活、工业文明,以及一代青春生活的追忆。薛舒《远去的人》中书写的,则是父母老去时深受病痛折磨的真实记录。

上海作家4部新作举行研讨会

 

  现实题材不约而同成了上海作家的创作热点,对此,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会长毛时安表示,上海作家正集体向现实生活挺进。中国社科院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表示,他非常惊叹于上海作家对于现实的敏感和负责,这种敏感和负责体现在这几部书中,在每一次的历史表达当中,上海作家都在文学话语场当中拥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颙表示,现实题材真的是有点难写,因为都市具有庞大、复杂的结构,面对这样庞大的现实,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几年我有一点感悟,觉得有一点可以做,就是写人,社会由很多具体的人构成,对哪个人有感觉就去写这个人”。上海作协副主席、华师大教授杨扬说,面对转型的历史,不少作家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而这4部作品还是有特色的,因为其中有着上海作家的凝视。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指出,当下文学作品滥用虚构的权利,作家在交代和书写跟现实社会有关的生活时,是有欠缺的。他认为,这个社会有很多触目惊心、无法绕过去的真实,面对这些,有的作家甚至绕着走,这可以视为作家有没有承担的问题,“所以我对当下能面对真实的作家很钦佩,他们愿意去了解自己并不熟悉的生活,试图承担作家对社会的观察”。

  在这些上海作家的现实作品中,谢有顺认为最可贵的是他们写出了生活的希望。“我曾对当代文学有个判断,以小说为例,就是心狠手辣的写作太多了,写出黑暗、绝望的作家太多了,但是写出希望、写出温暖,让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的作家太少。每个人唯恐对自己不够狠,唯恐对生活不够狠,这当然是文学的力量,但我觉得,文学更大的力量,是在黑暗、绝望或者凶狠的抵触下面,还是有一点温暖、有亮光的东西。我希望作家能够写出这种希望,否则我也越来越怀疑文学价值和意义。”




选稿:丛山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颖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