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写作应有文化担当
2014年10月27日 06:08


——评陈歆耕文化随笔集《各打五十大板》

 

 

 

    文人之交,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骨子里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打开这本陈歆耕文化随笔集《各打五十大板》(作家出版社出版),不仅任芙康为之作序《勇敢的书生》,对其书生的性格特征描述于我心有灵犀,尤其是其自序《谁是文学的“敌人”》,无论其中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还是对于“有力量有血性的文字”的呼唤,都让我感到绝对志同道合。所以,本文的题目,其实是模仿着今年第四期《今传媒》杂志发表的对本人的访谈:《新闻学者的文化担当》,其中阐述了本人在新闻学研究中的基本理念,即文化担当。而陈歆耕兄的这种担当意识,我感觉也显然是我们所不约而同的。

  所谓书生,当然就是指最传统的文人。这不仅是任芙康先生对陈歆耕的人格定位,而且陈兄作为《文学报》主编,也属职业文学工作者。所以,其随笔的基本关注点也当然主要就是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等等。而其对于文学现象的关注,又归根结底是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的关注。所以,他的这些随笔,虽然主要讨论的是文学,可面对的却是现实社会。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知性和智性的写作,前者充满社会道义感、使命感;后者使人变得更具风度和教养。”

  那么,这本随笔集中的很多篇目,在谈论文学问题时,大都不是单纯谈论文学问题。如《从赵长天的最后一条微博说开去》,不仅根据赵的观点肯定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的艺术价值,而且引申了赵的“现在谈起中华文化传统就是孔儒,似太简单。”以及关于茅奖的遗憾问题。在《高晓生与恐龙园》中,又顺手抨击某些官员拼命巴结外地高官大款,却极冷落本土文化名人的现象。尤其是《让文学照亮未来》,表达了完全与我本人同样的理想主义:“让文学之光——一个民族(也属于人类)的精神火炬,照亮生活,照亮你我的未来!文学或许不直接生产GDP,但没有文学就什么也没有了!”此言不虚。

  读了这本书之后,由于我的学生中有许多文艺青年,我感觉本书特别适合他们阅读而且可以作为文化批评的范本,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真正的好书。各位爱文学的,尤其爱随笔的,爱时评的,爱杂文的,爱针砭时弊,爱柔中有刚,爱文笔潇洒的。必读。”很快,得到许多同学和朋友点赞。但是,随即却收到陈歆耕兄的回复:“尊敬的教授先生,将吾辈游戏文字晒到这里,是出我洋相啊!欢迎仁兄来一篇《〈各打五十大板〉的‘硬伤’》。”可见陈歆耕兄对自己的作品实在是严苛到家了。

  这种欢迎挑剔“硬伤”之举,正是表现出他的真性情。我们的书生,恰恰都应该有此性情。




选稿:丛山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郝 雨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