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刘和平携小说《北平无战事》来沪
2014年11月3日 05:56


    刘和平携小说《北平无战事》来沪,揭秘创作幕后

    值观、感情倾向对了,收视口碑自然来

 

刘和平来沪与读者见面 

 

 

 虽然首轮播映已经结束,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度不减。昨天下午,该剧编剧作家刘和平带着7年心血打磨的《北平无战事》原著同名小说来沪,在美罗城大众书局举办读者见面会,吸引了众多热心观众。剧中3位上海籍演员王一楠、沈佳妮、孙之鸿的到场助阵,更让现场人气火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主持这场见面会,但他表示,自己是作为该剧的超级粉丝前来参加活动的,并且感谢以刘和平为主的所有《北平无战事》主创,能在现在这样一个喧嚣的热衷追逐市场的文化氛围中,完成这样一部旷世之作,为观众奉献一部好剧。



  精彩片段令人如看折子戏

  “高冷范儿”的《北平无战事》横空出世,令观众耳目一新。作为一部不靠廉价噱头和轻浮搞笑吸引眼球的严肃历史剧,该剧涉及金融运作、特工潜伏、反贪腐等几条线,剧情环环相扣,错综迷离,很多观众看后大呼“烧脑”、“考验智商”。


  该剧与之前作品有何不同?一向坚持“别人写过的我不写,我自己写过的也不写”的刘和平表示,《北平无战事》有很强烈的呼吸感,大家“能听得到它”。“《大明王朝》还是有历史距离感的,有时候尽管距离产生美,但《北平无战事》让大家感觉更加亲切。它有一种你能听到的呼吸感,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情绪、人物的态度、人物的思想,很多时候你能感同身受。”


  刘和平还透露,这部剧的节奏相比以往也有调整。“我更多的是写相对静态的内容,不是靠外在的情节去左右它的结构,而是它内在的一些内容决定了它要停下来,要静态,如此才能让大家去关注它的内容、思想、韵味。这个时候就要静下心来看。剧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你可以只品那一场戏,感觉就像看戏曲的折子戏一样。这是我有意和之前的戏不同的地方。”



  电视剧也“追求文学艺术本质”

  刘和平在谈到创作初衷时坦承,价值观和感情倾向对了,收视和口碑自然就来。他认为:“我们大致归纳一下中国的电视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类型。一个是针对所谓的主流观众,他们会被市场化、娱乐化引导而喜欢看这一类的节目;还有一大块是意识形态化的东西。反而被作为真正的艺术去追求的作品越来越少。所以我们既不去迎合今天主流观众的娱乐化程度,也不一定要搞一个意识形态很强的东西,但我们有文化自觉,产品的价值观、感情倾向不会错,但更多的它是一个严肃的、认真的、追求文学艺术本质特征的电视剧。我这样来写,也是这样来拍的。”


  他说,这么多年来,尤其近几年来,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越来越少,“我们属于第三类,有点两边不靠,之前大家确实有点担心。但至少我们是抱着艺术追求,同时考虑到它的观赏性,所以后来有高收视,也在我们意料之中”。



  大量加入古典诗词是有意为之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出现了大量诗词歌赋,如在剧中出演年轻教授的廖凡,动不动就使用哲学家萨特的诗句“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却不属于我”。此外,剧中角色经常谈论文学,如陈梦家的《野花》、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辛弃疾的《鹧鸪天》等。


  刘和平表示:“我有意加入了一些新文化、新诗派的内容,还引用了前人的典故,包括借古人的话表达现在的意思等。那么多诗词出现,但没给人掉书袋的感觉,因为这是人物血液里的东西。中国传统的文化记忆不能丢,我试图通过这些唤起人们文化的记忆,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这些做,有一位老人对我影响比较大,他就是史学泰斗、南开大学的冯瑞先生。在写《大明王朝》之前我向他请教过,他曾很郑重地对我说,现在的作品太少传导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了,但凡有可能,就多用一点,多传达一点。我一直记得冯老跟我说的话。”



  7年磨一剧自称“手艺人”

  为这部《北平无战事》,刘和平足足打磨了7年,这也是刘和平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戏。“此前,《雍正王朝》一年多就写完了。《李卫当官1》半年就写完了。《大明王朝》写了两年多。《北平无战事》最长,这个戏太难了。”之所以难,“是因为它的历史离我们很近,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你在考据上就要下大功夫,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比如,经常遇到某个时候就卡住了,写不下去了。很多戏都是没有前面就没有后面,我经常愿意打死结,把结打到不能再打了,然后慢慢去解开它。”


  刘和平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可能是因为我来自农业文明(农村),中国的农民最讲究精耕细作,中国的手工艺者也是特讲究精雕细琢,都耐得下性子。现在是机器时代,都是流水线作业。我特别愿意做一个手艺人,坐下来,反复琢磨一个东西。”


  据介绍,《北平无战事》的剧本和小说创作几乎同时进行,刘和平说,小说比现在片子里播出来的内容要丰富很多,“包括不适宜拍摄的,没条件拍出来的,一些背景环境的描写、提示性的心理活动,加上后期片子里被剪掉的……书里都有”。


  此书在台湾地区先出版,受到读者欢迎,首印一万册后还在加印,也得到很多文化名人推荐。刘和平幽默地说,台湾版与大陆版内容完全一致,唯一区别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在被问到如何能让两岸读者都“服气”时,刘和平颇有底气:“我的历史观比较客观公正,人家也不傻,看得出来的。三观正了,就什么都不怕。”




选稿:丛山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颖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