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号,在上海作协大厅将举行写作计划第三场中外作家交流会,主持人为著名作家孙甘露,嘉宾为丹麦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们将共同畅谈“时时刻刻”,欢迎读者参加!活动免费参加,报名方法:
详情
获颁第六届鲁迅文学理论评论奖,张新颖说:"文学研究是我爱文学的方式。"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2014年3月20日,巴黎图书沙龙开幕,这次书展阿根廷是主宾国,上海市是主宾城市
赵丽宏、程小莹与法国作家对谈《上海的文学杂志》 王安忆巴黎图书沙龙演讲
“上海是很多人的故乡”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要闻2014
老舍之子还原“爱讲笑话”的父亲
2014年11月11日 11:07


    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家老舍》。该书作者是老舍之子舒乙。他耗费8年时间,用笔回忆了父亲的一生。

    据舒乙介绍,《作家老舍》中的文章大致可分为5类:老舍身世,老舍在国外,老舍作品,老舍身后,老舍作品研究和拓展。书中还发表了一批最近10年发现的老舍未公开的照片。其中有5张为1949年前拍摄。舒乙亲自选定了书的封面材质——一款墨绿色的纯棉布,因为“纯棉的手感特别接近父亲为人朴实的一面”。

    老舍的大部分作品写的是北京底层人群。老舍曾对舒乙说:“我不用体验生活,王大妈什么样儿,赵大爷什么样儿,小妮子什么样儿,全在我脑子里, 我只要一想,他们就会钻到我的笔尖上来。”

    舒乙回忆,父亲平时在家是严肃而沉默的,因为他每天不是在写作就是在思考如何写作,没有节假日,大年三十还在写。舒乙说:“父亲写得慢,字斟句酌,年轻时候一天写3000字,年纪大了只能写1000字。但禁不住每天写啊,一辈子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

    当完成了一天的写作,若逢有朋友到访,老舍立刻就像换了一个人,非常热情、幽默。“他有一肚子故事,非把你逗乐不可。只要老舍在场,其他人都不用说话,听着就行,他的笑话永远讲不完。”舒乙说。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已于2001年去世。她曾形容老舍是一个恋家的人。“他恋自己的老母亲,和她那个小而穷的老家;他恋自己的小家;他恋故乡,他恋我们的国家。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恋家》作为《作家老舍》的序。胡絜青在文章最后写道:“但是,他最终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这个多难的世界……为了热爱生活,有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天,舒乙到老舍的舍身之地——太平湖遗址拍照,看到这个昔日的水塘已经被填平,阳光斜照着德胜门楼。舒乙突然想到了《茶馆》的结尾,王掌柜和老舍的结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悲剧终于完结了”。




选稿:丛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