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联合《光明日报》、《散文选刊》、《上海文学》、天津开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举办第二届“我心中的丹霞山”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并邀请香港《明报月刊》、《澳门日报》、世界华人旅游文学联会协办,面向全球征集抒写丹霞山水的名篇佳作。征稿截止日期:2014年至10月31日。大赛办公室:1632755450@qq.com
详情
“不会改变的是,文学对于社会和大众心灵的影响,终将是深刻而广泛的。”赵玫这样说。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想起了李清照的桂花词
东坛网友相聚上海闲话
晒晒文革时的小学生课本
那尼的个人空间
上海的时髦一度由妓女领导的?
钱乃荣的个人博客
中国诗
癸巳中秋(外一首)
中秋祭祖
让网络作者获得稿酬不是小事
用户名:
密 码:
9月2日“2013上海写作计划”启动,今年的主题为“呼吸”。
写作不只写在纸上 还写在读者意识里 驻市作家在爱尔兰驻沪总领事官邸朗诵文学作品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作家访谈
赵玫:固守文学的信仰
2014年2月15日 10:38


 

179400_124499.jpg

 

赵 玫

 

 

     “我希望作家协会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团体,是和谐的,友善的,充满了关爱的。我期待在这个弥漫着文学精神的地方,让每位写作者都能感受到,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我愿意和大家一道竭诚努力,为所有热爱文学事业的朋友们服务。”近日举行的天津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女作家赵玫用诚恳的语气说出了“服务”二字。就在这次大会上,她被作家代表们推举为新一任的天津市作协主席。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赵玫就开始在期刊等各类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并出版了《朗园》《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富含女性特点的叙述视角和文字表述,为其赢得了众多读者,也让她在1993年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的“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而写作,也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在世事的纷扰下,在孤独的面壁中,潜心于神思飞扬的精神生活,守住寂寞,远离浮华,也是一种生存的幸运。”她如此表达文学对于自己的意义。


  赵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天津作家。对作家而言,生活环境无疑会为其作品涂抹上独特的地域色彩。这种积淀给作家的思考、写作,甚至表达方式,都烙铸下深深的印记。在这个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这种独特的精神印记显得尤为可贵。谈及天津,赵玫的话语里充满感情:“我们在情感上须臾未曾离开过的这座城市,对天津作家的塑造无比重要。她六百年的悠久与沧桑,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镌刻在我们的灵魂中,甚至形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独特目光。”而曾经辉煌的津派文学,也是如今天津的作家们汲取营养的土壤。“在天津,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前辈,以他们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为我们创立了光荣的文学传统。他们的为人和作品,将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身处深厚的文学传统之中,而当下变革的时代又为作家思想的活跃和写作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身处传统与创新之间,作家该如何自处?作家协会又将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几代人所期冀的图景已呈现在我们面前。文学的未来,将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态度。所以,以什么样的作品奉献给读者,遗存给历史,就成为每个文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使命。”赵玫说。


  文学的神圣性是赵玫坚信的,“中国文学的传统,自古推崇‘文以载道’。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始终崇高而神圣。所以我们才会固守文学的信仰,坚信文学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自由、美好和尊严,坚信写作能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渴望。尽管文学在当下已趋于边缘,但不会改变的是,文学对于社会和大众心灵的影响,终将是深刻而广泛的。”她这样说。




选稿:丛山  来源:文学报  作者:金莹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