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
|
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将于2013年6月1—2日举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海内外学者与会。1、时间:2013年5月31日报到,2013年6月1—2日开会……
|
详情 |
|
|
|
|
|
|
|
 |
|
|
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
|
|
|
|
|
|
点击进入 |
|
|
 |
|
 |
2012年09月26日下午,各国驻市作家来到上海作协大厅,与上海作家进行座谈交流。
|
|
|
|
|
|
|
|
当前位置:作家访谈 |
 |
熊召政:我的家还是在文学 |
2010年5月18日 11:04 |
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

熊召政
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近日,据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全国热播。昨天(5月15日),小说作者熊召政来到上海书城签售。他说:“电视剧只是隔壁邻居,我的家还是在文学。” 一度经商 上世纪80年代初,熊召政就以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初露锋芒,他却选择了去经商。“一个作家如果总是坐在书斋里,他的作品会跟社会隔膜,而商业是一种了解社会的方式。经商让我体会到社会的难处在哪里。” 不过,做买卖之余,“商人熊召政”开始研读历史,这让他感到文字创造的快感比赚钱要多。文学情结感召着“作家熊召政”的回归,“我是文学的人生,而不是商人的人生。” 自任编剧 评论界和读者对小说《张居正》赞誉有加,当片方邀请熊召政改编电视剧时,抱着“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寄人篱下”的心态,熊召政应允了。 年轻时熊召政曾在县剧团写戏,编剧是本行,但他还是有所埋怨。他解释道,小说是作家一个人的努力,而电视剧有一个创作团队,他只是主创中的一环,“不能像小说一样百分之百可控,有时候得作妥协。”熊召政删减了剧中张居正和玉娘之间的一段忘年恋,“这是个遗憾,为了让作品更符合电视观众需要。” 爱读明史 熊召政说,他读得最多的是《明史》,与首辅张居正结下了跨时空的缘分。他认为张居正最高尚的品质是具有“知我罪我,在所不计”的担当精神,“但遗憾的是,当他为国鞠躬尽瘁之后,却遭到了残酷的清算。后人评价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这一精一疏,反映了张居正的悲剧所在,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性与缺陷。”(新民晚报 2010-05-16 实习生 李思姗 本报记者 乐梦融)
|
选稿:芦村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思姗 乐梦融 [联系我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