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将于2013年6月1—2日举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海内外学者与会。1、时间:2013年5月31日报到,2013年6月1—2日开会……
详情
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黄宗洛陈强,一路走好
关于写上海话……
走进石库门
也说看电视剧《知青》的想法
点说史上“金莲”事
贾平凹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杂司谷的“墓”
中国80后作家联名抵制周立波
余秋雨写给学生们的一封信
用户名:
密 码:
2012年09月26日下午,各国驻市作家来到上海作协大厅,与上海作家进行座谈交流。
第三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第二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作家访谈
书写知青的当代命运
2013年3月6日 14:23


3月12日出刊的最新一期《收获》杂志将刊登多年没有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韩少功的新作——《日夜书》。

 

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80年代首倡寻根文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作品。

 

    3月12日出刊的最新一期《收获》杂志将刊登多年没有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韩少功的新作——《日夜书》,韩少功昨天向早报记者介绍,“《日夜书》是一本描写知青一代人群像的小说,从他们知青年代,一直写到现在,但重点还是这代人在当下的命运。”小说单行本也将于3月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完成于去年6月,一直在改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昨天向早报记者介绍,《日夜书》共20多万字,最新一期《收获》杂志将完整刊载这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不适合分两次连载,所以这次的《收获》刊发的中短篇小说会很少。”《日夜书》完成于去年6月,但在过去的半年多中,韩少功一直在进行修改,“他先后给我发了七八次邮件,给我新的修改稿。对这部新作,韩少功非常认真。”

  这些年,韩少功一直居住在海南,但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了。韩少功对早报记者说,“按照我的创作速度,每隔四五年出版一个长的东西。上一次长篇作品是一部散文《山南水北》(2006年),再前面的长篇小说是《暗示》(2002年)。”

  今年1月,韩少功刚刚过了60岁生日。在这个年岁到来之际,韩少功带来的这部新作品有一定的纪念性,他把这部《日夜书》当作献给自己这代人的纪念,“所以我在这里写的就是我们这些60岁的老家伙。”“中国的知青和老三届都要60岁了,很多人都陆续退休了。所以我通过这部小说来做一个回顾,而且也正是合适的时候。”

描写知青群像,时代是重点

  韩少功对早报记者强调,这不只是一部知青小说,“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但叙事的重点还是这个时代。小说不只是关注知识分子,还有普通工人、个体户和官员,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就是一代人的命运。”

  很多作家都在反复写知青,但韩少功对早报记者说,“对于知青这代人,我想写得更真切一些。以前的作家写的也都是真实的东西,我只是从不同层面去写,我只想写我看到的东西。人家说过、写过的,我会尽量少说。”

  但程永新从这部小说里看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思想脉络的梳理,“描绘了中国当代复杂思想的起源和脉络。”程永新说, “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是,他描摹了‘左’、‘中’、‘右’各类人形成的自然状态。小说叫《日夜书》,这跟小说蕴含的思想吻合,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左就有右。”正因为小说里有复杂的思想脉络梳理,程永新说,这部小说不是阅读一遍就能完全理解的,小说里的一些思想性的东西肯定会引起批评界的一些反应。

  在这部小说里,韩少功将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收获》杂志编辑王彪概括了小说里主要的人物特质:永远搞不清自己的衣物,以至于所有的东西都被“公用”的艺术青年大甲,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了现时代美术界的宠儿;精神领袖马涛是许多知青的导师,才华横溢,但他的自私与极端的自我中心却给家人和朋友带来灾难,他惯于把自己罩在光环里,即使在美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农村如鱼得水的大哥式人物郭又军,却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妻子出走,连女儿都要嘲笑他无能。王彪说,“那段知青生活被血肉相连地融入当下,让我们重新审视。”




选稿:丛山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石剑峰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