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将于2013年6月1—2日举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海内外学者与会。1、时间:2013年5月31日报到,2013年6月1—2日开会……
详情
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黄宗洛陈强,一路走好
关于写上海话……
走进石库门
也说看电视剧《知青》的想法
点说史上“金莲”事
贾平凹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杂司谷的“墓”
中国80后作家联名抵制周立波
余秋雨写给学生们的一封信
用户名:
密 码:
2012年09月26日下午,各国驻市作家来到上海作协大厅,与上海作家进行座谈交流。
第三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第二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读者之窗
方脑壳美国行
2010年6月17日 11:06


 

 

 

《方脑壳美国行》 罗清和/著  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

 

     著名旅美作家罗清和《方脑壳美国行》在美出版

    曾经以《方脑壳传奇》夺得首届中国通俗文学大赛长篇小说金奖的著名旅美作家罗清和,在旅居美国六年后,又推出一部长篇力作《方脑壳美国行》,这部四十万字的巨著,近日由纽约商务出版社正式出版。

    “方脑壳”是四川方言,意指一个人办事不灵醒,脑袋不好使,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罗清和曾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方脑壳传奇》,被成都市文联誉为五十年来第一部成都作家写成都的通俗文学力作,并由他改编成《四川谐话》,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涂太忠先表演,创造出一种新的曲艺剧目。

 

    2004年,罗清和先生旅居美国洛杉矶,在低层社会艰难地打工,在每周七十四小时辛苦劳作之余,历时三年时间,创作出40万字的日记体长篇纪实文学《方脑壳美国行》。

 

    《方脑壳美国行》与众不同的是,这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海外打工群体几十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景象,既没有展现成功也没展现失败,而是展现了创业过程的艰辛。作者忠实于生活,取材于身边人物,采用自然笔法,真实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悟。

 

    《方脑壳美国行》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呈现幽默、朴实的语言特色,使你读后有如身临其境,跟随作者到美国去体验打工经历。从中你会了解到什么是“运气与福气”、“有缘再相会”、“感情缺氧”等打工阶层独有的特殊语言内涵;你会明白在特定生存环境下的“搭伙抗战夫妻”、“皮包夫妻”、“钟点夫妻”的区别;你会品味到打工者们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当休班“皇帝”的快乐滋味;你会看到劳工们在性爱沙漠中一幅幅烦恼画面。读者从这些真实的画面中可以看出,美国既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靠勤奋、智慧与机遇走向成功的战场。

 

    目前,在美国的华人移民达五百多万,其中有百万之众处于底层社会的打工阶层。大都打工者初来美国,会产生从“将军”到到“士兵”的落差感,这是一种文化震撼现象。《方脑壳美国行》的故事全面反映出置身文化震撼症中的打工者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们在经济上从零起步积累过程的苦其心志与劳其筋骨。读者通过这部作品能原汁原味地品尝个中滋味,从而懂得如何在异国陌生的土地上挑战严峻的生存现实,是一本赴美打工必读的参考书。

 

   

  




选稿:芦村  来源:文学会馆  作者:冰凌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