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上海市作协青年作家对谈系列讲座举行。……5月21日主题:上海故事与女性视角,对谈者:滕肖斓、薛舒;6月14日主题:重构城市传奇,对谈者:路内、小白;6月24日主题:归来:我们的世界和上海,对谈者:张怡微、周嘉宁、徐敏霞。四场对谈主持人:孙甘露,地点:上海市作协大厅。
详情
只要人类对理想和幸福的憧憬还在,那么,文学就不会失去她的魅力和价值。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黄宗洛陈强,一路走好
关于写上海话……
走进石库门
也说看电视剧《知青》的想法
点说史上“金莲”事
贾平凹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杂司谷的“墓”
中国80后作家联名抵制周立波
余秋雨写给学生们的一封信
用户名:
密 码:
2013年3月31日上午9时55分,著名作家赵长天因病去世,享年66岁。
赵长天追思会昨日召开 赵长天同志生平
赵长天和他的《萌芽》 造就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文学原创
走进布尔碱(散文)
2013年5月16日 15:15


 

 

    布尔碱,戈壁滩上一个小村庄。它默默无闻,几乎与世隔绝,不被外人所知。

    上个礼拜,我带领电视台记者去布尔碱采访,才知道托克逊县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天,除了一起陪同我们的乡干部小胡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去那里,第一次走进布尔碱。

    那天下午四点钟,我们从托克逊县城出发,直奔伊拉湖乡,到乡政府接上陪同我们的小胡,就向布尔碱进发了。我们乘坐的是托克逊县委宣传部的小轿车,司机吐尔逊是一位有三十多年驾龄的老师傅。他是托克逊土著人,对托克逊本地的情况非常熟悉,包括我们要去的布尔碱,他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他们前任宣传部长白克力在任期间经常去布尔碱村,因为布尔碱是他的扶贫联系点。几年前,白克力部长通过努力,解决了布尔碱村民饮水问题。

    布尔碱村距离伊拉湖乡几十公里,坐小轿车,单程也需一个多小时。那天,很不凑巧,正赶上修乡里到布尔碱的公路。我们的轿车驶出乡政府后,走了一段不长的新修的柏油路,就开始驶入正在修的公路。几辆推土机、压路机等正在路面上紧张施工。我们担心修路去不了布尔碱。途中,小胡告诉我们,第一次去布尔碱,为了确保旅途顺利,需要办“手续”。我惊讶地问她怎么办手续。她说,要找一根小树枝,两头插上驴粪蛋儿,用牙咬住中间的树枝,这就算是办了过路手续。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暗暗好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从布尔碱回来后,我翻看了小胡发在QQ上的照片,果真找到了一张她第一次去布尔碱办手续的照片。照片上,只见她用牙咬住一根小树枝,树枝两端各挂着一个驴粪蛋。小胡的模样很可爱,但我又觉得她有些傻乎乎的,居然就相信了拉他的司机艾米尔丁的“谬论”。我是第一次去布尔碱,但我是不会办手续的。我觉得所谓办手续,完全是糊弄人的鬼把戏。坐在颠簸的轿车里,我向车窗外望去,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戈壁滩上,堆满了砂砾,偶尔也能见到一簇簇骆驼刺、芨芨草之类的植被。茫茫的戈壁滩十分荒凉,萧索。我心想,布尔碱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里呢?要不是有这条公路通往乡里,布尔碱可能完全与世隔绝,成为世外桃源了。

  一路上,轿车虽然颠簸得厉害,但旅途总算顺利。好在我们得到了修路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加上吐尔逊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我们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正在修的公路。好不容易走完了正在修的那段公路,我们很快就到了布尔碱村委会。

    布尔碱村委会的旧办公室都已拆除。我们看到的是新建的村委会,整体框架虽然起来了,但还是毛坯房,没有装修。我们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宣传组到布尔碱村的目的是采访报道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驻村入户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重点是采访报道工作组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组成员中,有县上下派的,也有乡里下派的。他们吃住都在村里,工作与单位完全脱钩。布尔碱村只有二百多户人家,几乎都是维吾尔族。其中有五六十户已于去年搬迁出去,搬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据说搬迁出去的绝大多数都是新组成家庭的小两口。他们思想开放,能够接受新事物。剩下的一百来户仍然住在布尔碱。

    工作组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他们进驻布尔碱村两个月来,已为村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们帮助村民建立了牛羊养殖协会,发挥托克逊县黑羊独一无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还为村民购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葡萄苗。为了方便村民看病,工作组积极协调沟通,促成了乡卫生院每周下派一名医生进驻村卫生室,随时为村民看病治病,解决了村民看病不便的后顾之忧。村委会办公室也将于近期装修。工作组还计划筹建村民活动广场,将协调相关单位,为活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等。我们听完工作组的情况介绍,跟随他们到村民的地里察看工作组给村民购买、新植的葡萄苗。走在布尔碱广袤的田野里,郁郁葱葱的庄稼、果树等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工作组的同志告诉我,布尔碱夏天非常凉爽,而且这里从不刮风,即使县城狂风大作。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走在布尔碱的田野里,呼吸着新鲜空气,满眼都是绿色,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布尔碱村适宜栽种核桃树,眼下田野里一株株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枝头已挂上了手指头大小的核桃。还有,那套种的一行行葡萄苗,已绽放了新绿。套种的孜然苗齐苗壮,绿茸茸的,远看像绿色的地毯铺在田野上。地头的防护林像一堵堵绿色的高墙,一株株高大的白杨树几乎将天空遮盖住了。走在树下的林荫路上,即使烈日当空,也感到清凉无比。

    走进布尔碱,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的海洋。这里虽然偏僻,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景色迷人,民风淳朴,宁静祥和,真乃世外桃源啊!

    布尔碱,我们还会回来的。

    (写于2013年4月30日)

 

    作者自述:

    钱龙宁,新疆托克逊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新疆兵团农十四师和田屯垦报社原副总编辑、主任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协会员、兵团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已出版散文、诗歌集《落雪的和田》。




选稿:芦村  来源:文学会馆  作者:钱龙宁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