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已有好几个月了,但是回顾自己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那种热情、热烈与激动却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平静。
参与写会歌
2004年年初,上海世博会开始了第一轮的会歌征集。当时,我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诗》编辑部任执行主编。看到会歌征集中包括儿童歌曲,联想到世博会宣传海报《期盼》上,一个小男孩张开手臂,迎接世博会朝阳的情景,我很快就写出了二段式的儿歌歌词《我们多高兴》。在这首句式简短多重复的歌词中,我抒发了孩子们和大人一样高兴的心情,以及现在努力做准备,2010年欢迎各国朋友来上海的期盼和决心。
按照世博会会歌的征集规则,我认真填写了《报名表》和《应征作品创作人承诺书》。并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兴冲冲地将应征作品连同有关资料亲自送往设在上海展览中心五楼的会歌征集办公室。
就像翘首盼世博一样,我也关注着世博会会歌评选的有关消息。直到04年国庆节前后,世博会征歌办公室发信给我,要我将不超过千字的“自我介绍”发送给他们。我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入围了。
2005年5月7日,“城市旋律——2004年度世博会会歌优秀作品揭晓晚会”在上海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在这台由上海世博局、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市旅委联合主办的晚会上,宣布了获奖的10首歌曲和9首入围的歌词,并由众多国内知名歌手激情进行了演唱。我作为入围歌词作者,荣幸地出席了揭晓晚会并上台接受了颁奖,上海东方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
此后,我还创作了《畅想世博》、《世博在心中闪光》、《喝彩、喝彩》、《当我2010的时候》等与世博有关的歌词。其中,与漆启泰共同创作的《当我2010的时候》还由作曲家徐坚强谱成童声合唱曲,在网上传销,在少年儿童中广泛传唱。
礼仪当讲师
“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为了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2006年上海全面启动了“百万家庭学礼仪”的活动。计划用五年时间对百万市民进行礼仪知识的培训。为此,市妇联通过媒体宣布招募“迎世博,学礼仪——上海百万家庭学礼仪讲师团志愿者”。
当我获知这一消息后,感到这是自己为世博出力的好机会,于是我不仅自己报名参加,还积极动员我在杨浦区党校工作的妹妹一起报了名,并最终通过面试,共同成为了讲师团的成员。我们在参加家庭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等集中培训后,取得了“上岗证”,并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进行了备课,开始了面向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的礼仪知识培训。
在培训中,我不仅讲礼仪的基本知识,讲“敬人、自律、适度、真诚”是礼仪的根本原则;还发挥自己的专长,针对地区与学校的实际,创作和编写了很多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的礼仪歌谣。如“莫穿睡衣往外跑”、“我为孩子做榜样”、“小军变了”、“他为啥不可爱”“乘电梯”、“脚步轻轻”、“春风告诉我”、“八荣八耻拍手歌”等,让大家通过这些歌谣,大人学会了教孩子,孩子学会了影响大人,在互动中传播礼仪知识,在愉悦中接受文明宣传。
除了在闵行区宣讲以外,我还在嘉定马陆讲“迎世博、讲礼仪,塑造教师新形象”;在杨浦讲“迎世博,做文明礼仪好少年”;在卢湾讲“写童谣,知礼仪,讲文明”……,共同迎接世博会的举办。受到了社会各方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我还创作了“文明礼仪送春风”的表演唱节目,歌颂小区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参与了闵行区“寻找身边最美的语言,倾听城市和谐的声音”短语、格言、童谣、诗歌、小故事、漫画征集与评选等。
为此,07年国庆节前,我被评为闵行区和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优秀志愿者,并在颁奖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童诗赞城市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配合这一主题的宣传,2007年5月,上海市作家协会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主办迎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国征诗活动。
我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又是一名诗人。所以,我觉得自己应该写一首诗参赛。哪怕不能获奖,就是参与表一下心意也好。于是,我积极开始了酝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但是说实话,如果“就事论事”地写,很容易“千人一面”“雷同、撞车”。联想到我在参与“宋庆龄奖学金”颁奖活动中,亲眼目睹许多来自山区农村的孩子,第一次来到大上海,看到上海市容时那种欣喜若狂甚至呜咽痛哭的情景,我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城里人的想法,更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和他们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望。于是,我“独辟蹊径”,从一个农民工孩子的视角出发,“扬长避短”用我擅长的儿童诗为体裁,写了一首“家乡的明天----一个农民工孩子的愿望”的儿童诗,寄给了大赛办公室。
在这首儿童诗中,我既写出了他们随着父母来到大上海,看到上海飞速发展时的兴奋心情,也让他们联想到农村生活的诸多不便,从而“白天盼啊,梦里想,就想家乡也能和城市一样:也有笔直平坦的马路,也有灯光灿烂的广场,也有漂亮的公园、少年宫,也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展览馆、商场……”“就想劳累了大半生的父母,也能住进漂亮的新楼房。用上煤气、电话、自来水,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看电视、听音乐,旅游、上网,生活变得和谐、充实、安康……”并在最后表达了他们“要让家乡的明天——在我们手中变得锦绣、辉煌!”的心愿。
经过评委会评选和组委会的审定,这次全国征诗活动最终评出16首获奖诗作。我这首诗歌被评为三等奖。获奖名单刊登在《新民晚报》上,诗歌也被刊登在2007年10月18日的《解放日报》上。2008年4月12日,上海市作协在上海市图书馆举办了“城市之光” 全国征诗佳作朗诵会,也朗诵了我写的这首诗。据报道,“朗诵者声情并茂的演出让诗歌更加熠熠生辉,听众如沐清风,沉浸在诗歌的美妙意境里。” 会后,还进行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城市之光》诗集的签售活动。
童谣颂世博
2009年8月,上海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丰富暑期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等联合主办了“小八腊子开会喽”———上海市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
我在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担任民歌童谣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上海民协已经连续22年发起和组织了全国儿歌和新民歌的比赛。所以,当我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民协秘书长忻雅华老师作了汇报。忻老师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亲自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上海市文明办汇报情况,推荐了几十首优秀作品参赛。同时,她希望我继续发动上海一些童谣作家、民间文艺家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参加评选。
在发动童谣作家、作者参赛的同时,我自己也苦思冥想寻找新的题材,创作新的作品。我们民协曾组织到廊下农村参观,“世博人家”让我感到了上海作为东道主的热情,于是我创作了童谣《世博人家》:“我们这一家,最近可忙啦。腾出大房间,油漆又粉刷。妈妈练烧菜,爸爸学书画。我呀对镜练,外语加会话。要问为了啥?哈哈哈哈哈,迎接世博会,宾客住我家!” 联想到世博园区许多人家为世博,识大体、顾大局,主动搬迁多作奉献的事实,我创作了《看世博》的童谣:“爷爷领我看世博,最先来到船舶馆。这里原是江南厂,爷爷在这造过船。妈妈领我看世博,走在大道连声唤:“我家原来住在这,为了世博咱动迁!”爸爸领我看世博,眼睛盯住新能源。太阳能来供电忙,有他辛劳在里边……世博会,看不厌。越看世博志愈坚:“要让生活更美好,从小学会作贡献!”。联想到迎世博,上海城市交通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又写了新的童谣《外婆桥》:“爷爷要到外婆桥,小船摇啊摇,摇到天黑还未到;爸爸要到外婆桥,汽车嘟嘟叫,坐了半天刚刚到;如今我到外婆桥,地铁呼呼跑,眼睛一眨就到了!外婆桥,外婆桥,外婆见了咪咪笑!”。此外,我还写了《海宝领我看世博》、《中国馆》、《网上世博会》、《阳光谷》等许多与世博有关的儿歌、童谣。
经主办方网上投票及专家评审,在参赛的上千首童谣作品中共评选出100首优秀童谣。
然后,主办方又启动了“童声念童谣,文明迎世博”上海市优秀童谣朗诵大赛。
2010年1月28日,“小八腊子开会喽”上海市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暨“童声念童谣,文明迎世博”朗诵大赛颁奖典礼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我写的童谣《两条龙》获全国二等奖、上海一等奖,《外婆桥》获上海二等奖。我上台接受了颁奖,并在会后接受了采访。
童乐庆世博
每年“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今年“六一”,恰逢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团市委、市妇联、市文明办、中国福利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童乐世博———2010年上海少年儿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博览会”。在这次主题集会上,少年儿童要感谢世博会的奉献者和保卫者,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关心他们成长的祖国和长辈汇报自己的行动和决心。这个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主办方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我。
到世博会去参观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除了说好就是“累”。你想排队、参观,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能不累吗?可是,当领导安排我采访了世博会的警察,我汗颜了……
世博会安保部负责宣传的阙鸣告诉我,他们中有许多人,今年春节以后,就没有休息过。“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他们基本上都习惯了。每天六时半要到岗,在园区内巡逻,联系、指挥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十二时撤岗,再开评析会。有的回家没睡几个小时又要起床了,有的干脆和衣睡在办公室。日复一日,日以继夜,你说“累不累”?阙鸣还告诉我,有的警察孩子生日,甚至骨折住院开刀,都抽不出空回家探望,只能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祝福或是道歉;还有的民警,家中老人患重病住院,甚至病危急救,都因工作走不开,只能托付家人照顾,自己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行动实践着“平安世博”的庄严承诺。
在采访的基础上,我以世博会的警察为榜样,日以继夜,挑灯夜战,就在第二天的黎明,将情景朗诵剧《赞美你,世博园的警察!》写好了。
5月29日那天,中福会少年宫里彩旗招展、热闹非凡。除了身穿节日盛装的红领巾以外,市里“四委”班子的领导都来了,世博园的警察代表和他们的家属来了,农民工代表和他们的孩子来了……,当中福会少年宫戏剧朗诵队的同学在表演这个节目时,不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当节目演完,市领导与世博园奉献者和保卫者代表紧紧地握手,并向他们的子女送上了节日的礼物。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向世博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在继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上海民协主编的《世博童谣》正交黑龙江少儿出版社编辑、出版;上海文联主办、民协承办的“23届全国儿歌、新民歌大赛”正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一名教师、作家、诗人,我已接到任务,带领更多的孩子去参观世博、感受世博,让他们知道“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勉励他们树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少年,让城市,让祖国更美好!”的志向……
世博情未了,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作者自述:
潘与庆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歌童谣专委会主任,中国福利会中学高级教师,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讲师。出版专著有《另一种创造》、《捧出心中的爱--儿童诗选》等,作品三十余次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获奖。

东方之冠——中国馆

世博夜景
图:文学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