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髦玩穿越,几千年光阴来来去去,好不潇洒。咱道行不深,穿不了百年千年,不过今天也想带大家穿越一回,跨半个世纪,跟咱去看看五十年前怎么进拙政园白相的。

门楣上方镶嵌砖刻题额"得山水趣"
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原本都是隐藏于深院大宅内的花园,并不显山露水。上世纪五十年代,私家花园都归了公,大部分都与住宅割裂开来,开放为公园的园林往往直接另辟园门出入。久而久之,人们习以为常,都把后门偏门当成了正门。(呵呵!当下的社会现象与这倒极为相似,究其缘由却也是同根同源的。)
家与拙政园为邻,每每入园,都会想起五十多年前小时候入园玩耍的景象:五分钱买张薄薄圆圆的中间有个圆孔的塑料门卷,走进一条窄窄的长长的曲曲弯弯的弄堂,两侧高高的山墙把头顶上的天空挤成狭狭的一线,实在让人感觉有些逼仄压抑。马路上的嘈杂声抛在身后越来越远,似乎要离开那个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一般,就分把钟的蛇径,给人的却是无限诱惑丶种种遐想。当走到内园门口时,随着圆门卷跳动着滚入收卷箱,再也按捺不住好象已被深锁了许久一下子释放出来的兴奋,连蹦带跳钻进了园门内庭那座遮景的黄石假山......
自六十年代初,拙政园之东原来一片荒芜的王氏废园,被扩建成了可用作节庆游园活动的东园后,拙政园的大门就移到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那里。高高大大的清水砖刻门楼,据说是按红楼梦大观园的意境建造的,但若从布局上来看,那太偏了,完全不符合私家宅院的原有规制形式,也失缺了曾经从老门进入时庭院深深,诱人的感觉。就从那时起原来拙政园中园的园门就关闭了,那条窄窄的长长的蛇径冷落了。除了沿街针对拙政园桥,刻有"拙政园"三个字的水磨砖刻石库门,常常被人摄入相机外,再无人扣响过这旧园门的铜环。在那些导游口中更本末倒置,将这正门说成了是"傍门丶偏门丶后门"。
如今,常陪朋友游览拙政园,最难回答的是"主人原来住在哪里"。如果走蛇径而入,无须多言,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邃,就能体会到公子小姐从幽径"进得园林,方知春色几许"的感叹。所以,好惋惜这一小块五十年来不见天日,却不失为苏州拙政园精华之处的地方。
或许适合现代大众游园的需要,或许出自安全的考虑,这门还将继续被封存关闭着。不过,作为世界遗产,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造园艺术的完整性是缺一不可的。这古园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原汁原味的入园第一妙笔,不能让人们识得,实在太可惜,太遗憾了。
近日,拙政园前部东侧李宅第三进正在落架大修,这旧园门内的小径被用作了施工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通道,难得园门也有开启的时候。机不可失,抓住机会,先后溜进去几次,拍下了点片片选编一组,请大家一窥这拙政园五十年深藏不露的中园大门的庐山真面目。

拙政园中园正门

两侧山墙高耸,只留蓝天一线

小径又偏西了。那里有蛇径的第三重门。

古朴凝重 得山水趣

中间隔了座遮景的黄石假山。绕过假山,进得园林,方知春色几许
吉格罗朵 博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2e1cd00102e8g8.html
|